简介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生理学不断提出新问题,如长时间的超重、失重、空间辐射等对人体的作用和长时间飞行中的生理反应等,促使航空生理学发展成航空航天生理学。航空航天生理学遥测、生物力学模型、生化检验的新技术、航天环境模拟器以及航空航天医学模拟实验设备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航空航天生理学的迅速发展。
航空生理学对于保障飞行员的身体健康、提高飞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大气压力与飞行高度的关系 01大气压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02 在飞行高度较高时,大气压力较低,氧气含量也较低 ,会对人体产生影响。03 高空缺氧症状包括头晕、乏力、胸闷、呼吸急促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缺氧与气压性损伤 01020304 缺氧是指...
•航空生理学基础•航空保健知识•航空急救技能•航空生理学在飞行中的应用 01 航空生理学基础 飞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01 02 03 低氧环境 随着飞行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降低,氧气含量减少,可能导致缺氧症状。时差反应 跨越时区飞行可能导致时差反应,如睡眠障碍、疲劳、食欲不振等。辐射暴露 飞行过程中暴露于宇宙...
规范用词航空生理学 英文翻译aviation physiology 名词定义研究航空环境中各种因素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是航空医学的一个分支。 所属学科航空科学技术>航空安全、生命保障系统与航空医学 名词审定航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航空航天生理学/航空航天医学全书》是2013年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志斌 、常耀明。内容简介 余志斌主编的《航空航天生理学》不仅系统描述了航空航天特殊环境因素对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规律、机制及其防护原理与措施,而且介绍了航空航天生理学的最新进展。全书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球大气环境的特征...
航空-航天生理学 航空-航天生理学(aerospace physiology)是1989年公布的生理学名词。公布时间 1989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生理学名词》
航空生理学与医学在发展高机动性能战斗机、亚音速大型宽体客机、超音速客机、直升机等飞行器,以及解决各种特殊飞行的医学保障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为现代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美国相继发射成功载人飞船,人类的活动范围又进一步扩展到第四环境。在载人航天事业的带动下,航天生理...
所以,我们在张立藩教授主编的《航空生理学》(1978、1989)、马瑞山教授主编的《航空航天生理学》(1999)以及余志斌教授主编的第1版《航空航天生理学》(2008)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新的、且形成共识的进展,进行较大幅度地修编,形成第2版《航空航天生理学》。 本版依据我国空军“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新战略,对...
航空保健与急救 第二章航空生理学基础 学习目标 ㈠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的组成、功能及分层。2.熟悉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3.熟悉航空环境常见病的病因,并掌握这些常见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㈡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航空环境常见病准确辨别和预防的能力。第一节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及分层对流层平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