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与少女》(亦称《d小调第14号弦乐四重奏》),一部由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共分为四大乐章。内容简介 这首四重奏,d小调,作品编号D810,因第二乐章主题旋律与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类似而具标题。作于1824-1826年,1826年2月1日在维也纳约瑟夫·...
舒伯特墓,在维也纳中央公墓内 IV但是一定还有第三位少女“为了弥补地上的遭遇以无限的爱的光芒照耀”那唯一的永恒的少女与老虎为伴甘地的人间道场,子弹、琴声、吟哮三位一体现在爱神和死神的身上剔除爱、死或者是神梦是唯一,舒伯特的《菩提树》在九只环的夜色中开花。当脆弱的、不可名状的音符出现你渴望的少女...
舒伯特:死神与少女 又名: No-14 in D minor"Death and the Maiden"「死と乙女」新生五重奏版 表演者: UNAMAS Strings Quintet 流派: 古典发行时间: 2018-01-12 出版者: UNAMAS 豆瓣评分 9.6 78人评价 5星 83.6% 4星 14.8% 3星 1.6% 2星 0.0% 1星 0.0% ...
在这首充满深意的歌曲中,少女象征着生命、善良与光明,而死神则代表着死亡、残暴与黑暗。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但在舒伯特的笔下,它们却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曲家运用了并列单二部曲式的结构,通过节奏、旋律线、调性、和声、织体等方面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这种对比不仅唤起了人们...
🎼 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采用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其独特之处在于: 1️⃣ 结束时调性进入主调的同主音大调,而非主调,这是音乐表现内容的需要。 2️⃣ A段停在主调的属和弦,并未转入属方向调,但作曲家通过无限延长的休止将A段断开,这体现了音乐故事衔接性的需求。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将音乐与诗歌相互交织、渗透,并赋予钢琴伴奏以崭新的生命,优美的旋律、朴素的织体、色彩丰富的和声,歌曲的音乐极具感染力。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为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是音乐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死神与少女》是由弗朗兹·舒伯特在1817年2月创作的一首歌曲(Lied,钢琴伴奏的德国独唱...
舒伯特《死神与少女》 这首四重奏曲共分四个乐章。乐曲刚一开头,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加上一把大提琴同时进入昂奋状态,立刻点明此段主题:命运不可逆。这个主题音乐不断重复,直到第一乐章结尾时,速度才缓缓减慢,过渡到第二乐章。在第二段乐章中,舒伯特采用“行板”来突出灰色的主题。这段“行板”取之他为诗人...
映射、融合——舒伯特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解析 引言: 艺术作品常常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以映射和融合的方式表达深沉的情感和思想。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死神与少女》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这首歌曲采用歌词和音乐的映射和融合手法,将对死亡和爱情的思考与美妙的旋律相结合,呈现出一种迷人而富有艺术性的作品。本文将...
其实,早在1818年,舒伯特就已经为德国诗⼈马缇斯•克罗多斯的诗作《Der Tod und das Mädchen,死神与少⼥》配上了⾳乐,使之成为⼀⾸动⼈⼼弦⽽⼜楚楚忧伤的歌曲。每回听这⾸乐曲或歌曲,都不禁“红罗帐内拭⾐襟”。这⾸四重奏曲共分四个乐章。乐曲刚⼀开头,两把⼩提琴,⼀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