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王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思路分析与延伸: 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8月17日,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本是古代秦乐的用语。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后来引申称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的完整的体系。孟子始用大成赞颂孔子,他说:“孔子之谓集...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又名《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明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正面碑文作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字,碑阴刻有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拜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又名《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明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正面碑文作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字,碑阴刻有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拜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亦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的重要碑刻。其正面以篆书镌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个字,彰显着尊贵的墓主身份。碑阴则刻有正书,内容为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的永嘉黄养正所书,并特别注明下款为“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
为彰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特此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遣使至阙里,以最尊贵的太牢之礼祭祀。愿天地间之大德,日月之光辉,尽显孔子之名言之道。主者遵命施行。大德十一年七月十九日。潘迪、谢端、茅绍之奉命书写并刻石。【1】奉天承运,皇帝诏书 在古代,孔子的地位无与伦比,被尊为“圣人”。他...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碑》又名《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明正统八年(1443年)所立,正面碑文作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字,碑阴刻有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拜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
《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碑》清代拓本,经折装,墨纸尺寸: 28cmx18cm。此其碑文内容拓本,原碑为潘迪书、谢端篆、茅绍之刻。 孔子是儒学宗师。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历代皆尊孔崇儒。其表现之一就是给孔子追封各种尊号,或侯、或公、或父、或王,如东汉平帝...
大成至圣文宣王碑为祭祀孔子所立,镌刻于元代延祐五年(1318年)。2013年6月沛县九龙城建设工地出土。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受到历代帝王的加封褒扬。从鲁哀公诔以“尼父”开始,历秦、汉、隋、唐、宋,各有封典。元代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诏令天下建立孔庙,以时祭祀。沛县亦在...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孔子的“文宣王”称号最终被拿掉了。“今宜于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嘉靖去除孔子“王号”的原因很简单,即“孔子封王为非礼”,“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 嘉靖同时还做了一件事,将孔子的塑像换成了木质牌位,上书“至圣先师孔子”。
此碑立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正面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字,碑阴则刻有正书“奉政大夫修正庶尹礼部郎中赐食三品禄直文渊阁永嘉黄养正拜书”,下款书“大明正统八年岁次癸亥十月一日五十九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彦缙五十八代孙承事郎曲阜世职知县孔公堂等立石”。《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十记载:“墓碑书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