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相比,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臭氧层较薄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在臭氧空洞形成之前,两个半球的大尺度环流存在差异;与北半球相比,北半球对流层臭氧的丰度更高,这是由人口更稠密的北半球污染更严重造成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极臭氧空洞区臭氧耗竭空气的稀释进一步增加了半球臭氧总量的差异。半...
臭氧气柱总量的标准值 臭氧气柱总量的标准值是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臭氧气体的质量不超过0.1毫克。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高浓度情况下可能对人体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设置标准值以控制臭氧浓度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紫外线辐射增强: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当臭氧总量减少时,更多的紫外线会到达地球表面,对人类、动植物以及微生物造成潜在伤害。紫外线辐射的增强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 生态系统受损:臭氧层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广泛影响。紫外线辐射的增强会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影响植物的生...
臭氧柱总量全球的臭氧柱总量通常在230~500DU,平均臭氧柱总量为300DU。 在南极上空于春季(9至11月)会出现臭氧总量小于220DU的低值区,臭氧被氯和溴化物的化学反应所消耗。这一臭氧柱总量低值区即为南极臭氧洞,其面积定义为臭氧柱总量小于220DU的区域面积,因为在1979年以前,南极未观测过低于220DU以下的臭氧柱总量...
TOMS-臭氧总量测绘光谱仪 臭氧总量测绘光谱仪(TOMS)是通过测量向后太阳紫外辐射中的4个光谱通道的辐射值(其波长分别为:312、317、331和339nm),根据臭氧最强吸收(312nm)辐射和最弱吸收(331nm)辐射的比值就可反演出大气柱中臭氧的总含量。在实际反演算式中用3个通道来进一步订正地面反射率、波长漂移及大观测角度...
臭氧总量呈差异变化 卫星臭氧总量数据显示,南极上空臭氧总量在2022年9月初开始出现明显下降。10月4日,南极上空观测到平均臭氧柱总量达到178 DU。随着南半球夏季到来,平流层极涡破碎导致损耗臭氧的化学反应的停滞,同时也使得较高臭氧浓度的中...
存在于平流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总量减少会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减弱,一方面导致平流层气温降低,另一方面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故A项错误、B项正确;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导致地面升温,从而使地面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酸雨与臭氧含量无关...
大气臭氧总量观测仪 大气臭氧总量观测仪是一种用于地球科学领域的大气探测仪器,于2007年6月14日启用。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UVB-UVA(290-365nm)之间,总UV辐射观测:波长范围286.5-363nm,波长分辨率0.5nm。主要功能 大气臭氧总量、紫外UVB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