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点、燃点、自燃点之间的区别:定义上的区别:三者虽然都与燃烧有关,但定义上有所不同。闪点关注的是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在遇到火源时的短暂燃烧现象;燃点则是指物质表面或气体混合物开始持续燃烧的温度;自燃点则是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情况下自行燃烧的温度。应用上的区别:闪点主要用于评估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燃...
自燃点:指可燃物质在没有火焰、电火花等火源的作用下,在空气或氧气中被加热而引起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或引燃温度)。 自燃有两种情况: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 自热自燃:可燃物在无外部热源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的、化学的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并经长时间积累达...
此外,汽油、柴油和煤油各自具有不同的自燃点,这些自燃点温度通常高于其燃点。 4、在石油产品中,煤油的闪点通常超过40℃,柴油的闪点在50℃至65℃之间,而重油的闪点则在80℃至120℃之间。润滑油的闪点更是高达约300℃。石油作为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闪点范围较广,从-20℃至100℃不等,而自燃点则通常在380℃至53...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闪点:指可燃性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在有火星存在时发生短促的闪光现象,这时的温度叫闪点。 2)燃点:油品闪灭后,如温度继续升高,就会燃烧,这时的温度叫燃点(着火点)。 3)自然点:油品不接触火焰,当温度升高时,油品会自燃起来,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或油品因剧烈的氧化而产生火焰...
我们在判断某些化学品的危险性时候,经常会用到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很多朋友搞不清楚其中有什么区别,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几个概念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引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常见可燃物在空气中的自燃点见表1-1-3所示(略)。 3.影响自燃点变化的规律 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自燃点,同一种可燃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自燃点也会发生变化。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就越大。
自燃点是指可燃物质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空气接触,无需引火即可剧烈氧化而自行燃烧,发生这种情况的最低温度。简单来说,自燃点是物质无需外部火源即可自行着火的温度。例如汽油的自燃点为427℃,柴油的自燃点为350℃,棉花的自燃点为218℃。4.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是按照标准实验引燃爆炸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这是一个更...
闪点、燃点、自燃点及其关系一、定义与概念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闪点、燃点和自燃点是描述物质燃烧特性的重要参数。它们各自代表着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反应能力。1.闪点:闪点是指在一定温度下,物质表面上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后,遇到火源能够发生短暂闪烁(即瞬间燃烧)的最低温度。闪点通常用于评估液体或固体的易燃性,是...
解析 答题要点:将物质升高到一定温度时,不需要外来点火即可发生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引起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结果一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自燃和自燃点? 答案 答案:各种物质在没有外界火源的条件下,能自行引燃并继续燃烧称为自燃。引起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自燃点。自燃现象又分为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两种。前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