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道德法是托马斯主义法学中的概念,最早由托马斯,阿奎那提出,意指纯粹存在于人类良心中的自然法。奥地利新托马斯主义学家J.麦斯纳在《自然法》(1949)一书中,承袭并发挥了这一概念,他说,自然道德法论的最高原则是“要行善,要避恶”。从中引出三极道德原则:第一级原则是避免过度,给予每人所应得的东西,...
”由于事物的体用实现过程是在大自然中进行的,同时又是出于本身的自然而然的规律,也就是说,不是外界强加给它的,所以称之为自然道德。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无不具备这一道德形态,如无机物的性能及其各种运动变化,生物的生长发育等体性功能及其规律变化,都属于自然道德。人在胎儿时期的发育阶段,人出生后的各种...
自然道德是自然规律对人类万物一切思想行为的内在准则,也是自然文化的重要内容。自然道德以自然一体的精神为根本,既超越了历史与时代的局限,又始终贯穿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是人类社会在克服狭隘、觉悟良知、体现自然和谐包容中不断走向文明进步、和谐大同的伦理道德之源。中华传统文化的自然道...
老子以天地自然为喻,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宇宙图景。在这个图景中,人作为其中的一环,必须遵循大地的法则,而大地又需顺应天道的规律,天道则依循大道的指引,大道最终回归于自然的本真。这种层层递进的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宇宙间万物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更凸显了人类应如何顺应自然、融入大道的智慧...
《自然道德》是2023年8月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图书,作者(美) 黄百锐 (David B. Wong) 。内容简介 本书系“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之一,本书辩护了多元相对主义视野下,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在核心观念上的差异。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颇具雄心且极其重要的新的道德相对论 。他并非是拥护典型的相对论,即任何...
老子的道德经核心思想是,以天地作为道,人作为德,天地作为自然创造人是规律,称为大道!人作为规律保护天地空间永恒是自然,称为德!自然遵守规律实现规律保护自然,称为道德!所以人活着要德怀天下,因为生命价值创造了天地,天地价值创造了人,人与天地构成了共同的生命链,天地是人类文明的元祖。
一、人具备着自然道德 我们知道,人这个物种不管它多么高级与特殊,但它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即人是自然的人。因为人这个物种也必须遵循自然道德的规律。正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说的:“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
人们常常关注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却忽略了自然对道德观念的塑造和影响。自然与道德之间存在着一种紧密的关联,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本文将探讨自然与道德的辩证关系,并展示它们如何相互交融。 首先,自然对道德的塑造不可忽视。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自然环境中。自然界的法则,如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影响了人们...
不要过度追求个人利益,不要伤害他人的利益。只有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类的共同进步。总之,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一种追求自然、追求真理、追求道德的文化。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道文化的精髓,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