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自然立项情况来看,近十年来,它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近两年更是位居前三。因此,可以预测,2024年线粒体仍将是主要研究方向。与线粒体相关的研究如下:①线粒体生物学:研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在细胞代谢和能量供应中的作用;②线粒体与疾病关联:探索线粒体在各种疾病如代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答案是肯定的。研究人员通过遗传物质编辑技术对一种关键酶“RNA聚合酶II”进行“改造”,从而减缓“翻译官”工作速度,蛋白质的质量得以提升,线虫、果蝇(动物)的衰老速度明显减缓,寿命延长了10%-20%。并且在成人表皮细胞、大鼠、小鼠中也呈现出类似效果。成人表皮细胞和大鼠、小鼠等4种生物经“基因改造”后平均寿...
综上,对于这五年来巨噬细胞、线粒体、自噬、炎症等依然会是国自然大热的方向,而铁死亡、甲基化、细胞代谢等方向近几年中标数量不断攀升。 一、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类型,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近三年都占据着国自然中标量老大的位置,2023 年更是突破 ...
Woo博士表示,这项研究通过对度胺类药物与CRBN酶结合机理的研究,发现了CRBN酶识别的自然degron的结构,增进了对CRBN酶本身功能的理解。而对这一degron结构的了解,又将有助于设计新的蛋白降解疗法,靶向不可成药的蛋白组。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参考资料:
平均而言,发表在《自然》和《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的论文,引用次数比普通期刊论文的高17倍左右,机构用户的下载量多约27倍。 上图不包含对《自然》系列综述期刊的论文统计。 2021年,《自然》及《自然》系列研究期刊发表的论文在政策文件中被提及16,479次,并获得390,238项专利转化。
此外,大鼠也具有调节上的性别差异,大多数促炎性细胞因子会在雌性运动的第1周和第2周之间发生差异化调节,而雄性则是第4到第8周才会发生。而在另一篇《自然-代谢》中,论文详细介绍了白色脂肪组织的性别差异化,比如雌性大鼠在静息状态下组学特征与胰岛素信号和脂质生成有关,而雄性则与有氧代谢相关。
中国对自然指数研究的贡献首次超越美国,位居榜首。6月15日,自然科学期刊Nature发布2023自然指数年度榜单(2023 Nature Index Annual Tables),揭示了对高质量的自然科学研究贡献最大的机构和国家,这些研究成果发表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2023自然指数榜单Top 10近两年的份额变化 图源:nature 以贡献份额(...
在今年的榜单中,位列前十名的研究机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来源:Nature Index)图丨位列“2024 自然指数研究领导者”前十强的机构排名:图中的份额(Share)是一种...
卡尔森和一群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从2019年开始的这项名为“气候变化增加跨物种病毒传播风险”的研究成果于今年4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研究的结果显示,气候变化、栖息地遭破坏迫使动物迁徙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增加,病毒外溢不断增加且已经在发生,并将在未来50年内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