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发荧光的原理 自发荧光的原理主要涉及激发态和基态之间的能量转移。当物质受到能量激发时,其电子会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这个过程会吸收外部的能量。在激发态停留一段时间后,物质的电子会自发地跃迁回基态,释放出能量,产生荧光。这种能量的释放是自发的,没有任何外部刺激。 二、自发荧光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自发荧光...
虽然冰冻切片几乎看不到太多的自发荧光,但是它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如果制片效果较差,冰晶的形成或者融化会使得抗原位置会发生较大偏移。对于需要精确定位的研究目标或者荧光多标记Merge来讲,这一点不得不引起重视。 03 石蜡切片的缺点是自发荧光太强 自发荧光是指组织未经过荧光色素染色时,在激发光下自发呈现的荧光。 ...
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 自发荧光是用于描述组织或细胞吸收一定范围内波长光时自然发射的光。组织与细胞内产生自发荧光信号的常见化合物包括:①环状化合物如NAD(P)H、胶原蛋白(collagen)与核黄素(FAD);②芳香族氨基酸如酪氨酸(tyrosine)、色氨酸(tryptophan)、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等;自发荧光一般在355nm~488nm...
(2)选择LUC(荧光素酶):LUC的发光需要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产生,属于化学发光现象,无需使用激发光激发,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活体成像时自发荧光的干扰。 (3)动物剃毛:毛发中富含弹性蛋白等物质,易产生自发荧光,因此观察前可将对应的部位进行剃毛处理,避免毛发自发光的影响。
自发荧光 自发荧光(autofluorescence)是1995年公布的医学名词。公布时间 1995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
眼底自发荧光(FAF)成像是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中的眼内源性荧光团激发的荧光进行成像的技术,荧光激发物质主要是脂褐质(LF)和黑色素。由于该无创检查技术可通过观察LF和黑色素在眼底的空间分布来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状况,在诊断、鉴别和随访年...
一、自发荧光 自发荧光是组织/细胞样本在荧光检测过程中产生的与目的信号无关的背景荧光信号。 自发荧光: 自发荧光不是抗原-抗体-荧光团相互作用的特异性着色,其诱发因素有很多: 诱发因素诱发原因自发荧光类型 交联固定醛与胺结合形成席夫碱, 导致自发荧光蓝色,绿色和红色 ...
自发荧光是小鼠神经干细胞活化状态的生物标记 摘要: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arcie L. Moore课题组发现,自发荧光是神经干细胞活化状态的生物标记。2024年3月22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Darcie L. Moore课题组发现,自发荧光是神经干细胞活化状态的生物标记。2024年3月22日,国际...
(2)选择LUC(荧光素酶):LUC的发光需要与底物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产生,属于化学发光现象,无需使用激发光激发,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活体成像时自发荧光的干扰。 (3)动物剃毛:毛发中富含弹性蛋白等物质,易产生自发荧光,因此观察前可将对应的部位进行剃毛处理,避免毛发自发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