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反击战,为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回击侵犯之敌的作战。名词解释 自卫反击战是正义的战争。如中国1962年10月的对印度自卫反击战,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74年1月的西沙自卫反击作战,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都是我国军民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进行的自卫...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越南称之为1979年北部边界战争或越中边界战争,国际上将其视为第三次印度支那战争的一部分),是指于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期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以下简称越南)之间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自卫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越南...
对越自卫反击战,也称为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这是一场在中国南部边境发生的意义深远且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战争的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在东南亚地区,越南的局势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越南在经历了长期的抗法、抗美战争后,于1975年实现了南北统一。然而,越南统一后的外交政策却逐渐走向了一条对周...
对越自卫反击战直接推动了解放军的现代化改革。随后数年,中国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提升装备水平和战术训练。2. 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战争使越南在东南亚的扩张政策受到重大挫折,也在国际社会树立了中国维护主权的决心形象。3. 中越关系的长期影响 尽管战争结束后两国关系一度紧张,但1991年后,双方逐步实现关系正常化。然而...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毛泽东称中印边界反击战是一场“军事政治仗,或叫政治军事仗”,中国在获得胜利后主动撤军,表明了中方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而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一贯立场。事件背景 中印边界分东、中、西三段,全长2000公里,虽未正式划定,但存在着一条双方历史形成的...
从广义方面来看,“对越自卫反击战”指的是1979年至1989年近10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在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的反击战的起因,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来,越南结束抗美战争、统一以后,一改往日“兄弟情深”的模样,将我国视为了“头号敌人”。在双方关系急剧恶化的同时,越南屡次在我国边境挑起事端,引起...
对越自卫反击战在1979年3月就结束了,其后中越在边境地区还打过几次小战役,一般就是一个山头的争夺防守,规模都非常小。到了1984年,我国对中越边境越军占领的争议地带老山、者阴山发动了大规模的拔点作战。随后越南和我国围绕着老山者阴山两山区域进行了6年多的战斗,期间我军数个大军区(至少包含武汉军区、...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我军最后一次进入他国领土作战,中越双方的硬实力存在相当差距,所以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就控制了半个越南,夺取了对越作战的胜利。但在短短半个月的交战当中,解放军付出的伤亡其实是高于预计的,伤亡了将近3万人,为何解放军会出现如此损失,是战后军事学家一直探讨的问题。对越正义还击 对...
3月6日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第三阶段,这个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撤回中国境内。3月16日,中国宣布完成撤军行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据统计,在28天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中国边防部队攻克了越南谅山、高平、老街3个省会和17个县市,毙越军37300余人,俘越军2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