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于有目的的自杀,自伤的发生率是有意图自杀的三倍。虽然有学者曾认为自伤与自杀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是我们仍需要认识到大多数自伤的人并不想要结束生命。02 自伤发生的特点 1. 自伤有较高的重复性,首次出现自伤行为后大多数自伤者会选择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反复进行自伤,甚至有部分学者将自伤归为高度成瘾行...
1、我做了什么? 2、我做之前发生了什么? 3、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观察你的情绪:也许你常常被痛苦的感受所充满,我们需要做的是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观察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自己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回...
虽然有学者曾认为自伤与自杀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是我们仍需要认识到大多数自伤的人并不想要结束生命。 01 自伤背后的心理 当青少年尝试自伤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在试图避免精神上的崩溃:“因为我将遭受崩溃和精神上的灭亡,所以我要伤害自己”,这也就意味着他...
自伤的告别者们 乐观的是,自伤行为可能只是暂时性的,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会发展出更多的能力应对挑战,最终选择与自伤行为告别。上海交通大学4位心理学博士生访谈了曾有过自伤行为,但后来不再自伤的成年人。这些自伤行为的告别者们给出的建议包括寻求替代、空间隔离、精神独立和接受治疗。然而,如何识别青少年的风...
自伤虽然当时缓解痛苦,但是事后孩子是痛苦的,反而觉得自己另类,自己不是“正常人”,更加重了心理负担。自伤成习惯后,会更依赖它,从而不愿意寻求其他帮助自己的方法,那就彻底解决不了自己的心理问题了。而且到最后孩子都麻木了,已经感觉不到疼痛了。结果就是变本加厉,对生活没有兴趣,不断加大自伤程度,最后...
自伤 成语(Idiom):自伤发音(Pronunciation):zì shāng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自己给自己造成伤害或损失。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自伤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而给自己带来伤害或损失。这种伤害可以是身体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甚至是经济上的。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
据世界卫生组织,每100人中,有9.2人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时刻产生自杀意念,有2.7人会将自杀付诸实际行动。 这些人,就在我们周围。可能是我们的亲人,可能是我们的朋友。 因此,了解自杀/自伤及相关干预尤为重要,无…
对自伤性人群而言,「非自杀性自伤」是一种求救信号,他们用可被感知的身体疼痛来掩盖、减轻或替代高强度的心理疼痛。 在外人眼里触目惊心的自伤行为,对他们来说,却是一种抚慰。 02 藏在行为背后的因素 转移情绪 长期的情绪痛苦 创伤经历 没有足够的人际支持 ...
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近20%的学生有过自残或自伤的行为。这意味着,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有过自残行为。在中国,最近的调查数据发现,青春期男孩的自伤自残率在6%至14%之间,青春期女孩的自伤自残率在17%至30%之间。这究竟是哪里出错了?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孩子们,为什么会用自残的方式虐待自己呢...
造成青少年群体这一问题的有很多原因,除生物和遗传因素外,学业压力过大、父母过于严厉、缺乏家庭关爱和理解、遭受校园霸凌等,都可能让孩子陷入抑郁焦虑困境。当痛苦无法释放,自伤自残成为了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很多青少年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刀划破我的手,再一次体验到那种疼痛时,我才感觉到自己活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