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窑 [ zāng yá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āng yáo ] 清康熙中期景德镇烧制的官窑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臧应选驻厂督造,故名。以鲜红者为最。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
臧窑拼音zāng yáo 注音ㄗㄤ一ㄠˊ 繁体臧窯 词语解释 臧窑[ zāng yáo ] ⒈ 清康熙中期景德镇烧制的官窑瓷器。因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臧应选驻厂督造,故名。以鲜红者为最。 引证解释 ⒈ 清 康熙 中期 景德镇 烧制的官窑瓷器。因 康熙 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681-1688) 臧应选 驻厂督造,故名...
康熙19年(公元1680年),随着平定吴三桂叛乱的胜利,朝廷派臧应选等人前往江西督烧瓷器。这次烧官窑的任务历时八年,直到康熙27年(公元1688年)才完成。臧应选等人“奏准停止江西烧造瓷器”后,才离开景德镇。由于当时官窑以驻镇督窑官的姓氏命名,因此这次烧造的瓷器被称为“臧窑”。此外,四大官窑中的“朗窑”、“年...
🌈 臧窑的烧造规模巨大,动用了大量地方省钱粮银,产品品种丰富,数量惊人,完全满足了当时宫廷的使用需求。因此,臧窑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康熙官窑再次开造的官方记录,直至郎窑的出现。📜 臧窑瓷器的款识不仅是瓷器身份的象征,更是那个时代的文化与艺术的体现。通过这些款识,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
臧窑的历史背景 康熙年间,由工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等人驻厂督烧的“大造”,从康熙二十年持续至二十七年,共烧制出规模宏大、精美绝伦的御用瓷器,被誉为“臧窑器”。据光绪《江西通志》陶政卷记载,康熙年间的臧窑瓷器,以厂器著称,由督理官臧应选精心打造。其瓷土细腻,质地晶莹剔透,色彩丰富多样。无论是...
学者们于是沿《御赐纯一堂》这个郎氏督造的私房瓷器的款识风格一路深挖,归纳总结这个款字的书体风格与笔画规律,如纯一堂款字整体笔迹风格与臧窑款字相比显得较为松垮,「純」字上橫为丿形;「藏」字右下钩细长,康熙年号款的笔法风格也基本与此相同一致,如此一来,我们得以据此逐渐辨认出一批传世康熙瓷器中可能属于...
臧窑瓷器以其独特的鲜红色著称,这种颜色的瓷器在当时的瓷器市场中非常罕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臧应选作为督造官,对瓷器的生产过程进行了严格的监督和指导,使得臧窑瓷器不仅在色彩上独具特色,在工艺上也达到了当时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臧窑瓷器的烧制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选料、制坯、...
康熙官窑中最为藏家所珍爱的,就是康熙官窑中之官窑,俗称“臧窑”和“郎窑”。其间当然烧制了各种瓷器,但是似乎各项彩瓷在当时和往后都不为世所重,只有被称为“臧窑”的单色釉器特别受到重视。单色釉器被称为臧窑,或许因督陶官分工管理,臧应选专管单色釉器而有特殊成就。臧窑的成就受后世唐窑的崇敬,堪称是...
臧窑即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 (1680—1688),臧应选在景德镇督造的官窑。单色釉成就最大,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员。按习惯称呼,将此时期御窑瓷称"臧窑"瓷器。据蓝浦《景 德镇陶录》记,此时期的御窑瓷釉色品种甚多,可谓诸色俱备,以鲜红(豇豆红)为最著。 其余诸色俱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