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的生平是东汉末年历史的缩影,他的雄才大略与悲剧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的复杂面貌。通过对臧洪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东汉末年的政治局势,也能从中汲取历史的教训,反思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位置与选择。
而当张超被围,臧洪第一反应是不惜一切代价去营救,因为袁绍不肯出兵帮助,臧洪居然举兵反抗袁绍。而且臧洪是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慨然赴死,更为难得是东武阳城中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这一方面说明,当时的人们非常认同臧洪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说明,臧洪有很高的人格魅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臧洪所作所...
臧洪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对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被誉为“才子”。然而,臧洪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文学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但臧洪并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他依然坚守在文学的阵地上,用自己的笔触记录着那个时代的悲欢离...
臧洪(160―196年),字子源(一作子原),广陵郡射阳县人。东汉末群雄之一,太原太守臧旻之子。为人雄气壮节,举孝廉出身。初授议郎,迁广陵功曹。曾为关东联军设坛盟誓,共同讨伐董卓,深得盟主袁绍看中,荐为青州刺史,转东郡太守。施政有方,政绩卓越,深得百姓拥护。因袁绍不肯援救张超,而对袁绍产生怨恨...
能与日后在三国历史中留下名字的人物并列,可以看出臧洪当时的名望和才能。不过,对臧洪来说,做官并不是他唯一的追求。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臧洪辞官回乡,显出他对局势的敏感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回到家乡后,他没有选择隐居,而是接受了广陵太守张超的邀请,成为功曹。功曹在郡府中地位很高,实际上掌控着郡府...
他15岁就率领军队平定叛乱,危难时期将爱妾煮给将士吃,最终兵败被袁绍斩首,他便是臧洪。随父出征,15岁名扬天下 公元160年,臧洪出生在江苏省宝应县一位官宦人家,他的父亲是汉灵帝时期赫赫有名的中山郡太守臧旻, 可能是因为常年跟随在父亲身边的缘故,从小臧洪就对领兵打仗相当在行。在臧洪15岁的时候,浙江...
张邈见到臧洪之后,一番交谈下来“大异之”,发现臧洪确实是个人才,即刻向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荐臧洪,两位刺史也喜欢的不得了。后来队伍都到齐了,酸枣盟军开了一次大会,准备讨董事宜,但是等到设坛盟誓的时候,各路诸侯都互相推让,不肯上坛领誓。说白了,张邈、刘岱、孔伷等人不敢主盟,不过是惧怕...
三国时期的臧洪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背叛袁绍 臧洪是徐州广陵郡人,同时也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臧旻在东汉做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官职,太守的官职在东汉也算是二千石的高官,在东汉当官一看出身,二看道德,三看才能,因此臧洪托父亲的洪福,在20岁时就被人举为孝廉为郎官,一只脚踏入官场。臧洪无疑是个有才能...
不过在汉灵帝末年的时候,臧洪弃官回家了,是什么原因弃的官,史书没有记载,不过想来臧洪在丘县干的并不顺心,否则也就不会弃官了。也就是在这时候,臧洪认识了时任广陵太守的张超。张超对臧洪非常的器重,任命他为功曹。可能受到一些古装剧的影响,功曹这个官职在我们的印象中并不太重要,其实在汉代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