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 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 “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
清洁和消毒:首先,需要清洁和消毒患病羊的蹄部。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洁蹄部,然后使用畜小牧公司的:均灭太保,或者0.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体。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羊腐蹄病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可以使用局部或全身给药的方式。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等。切除坏死组织:如果病情较为严重,蹄部出现...
如果蹄尖肿胀,就很难与后肢蹄内侧蹄趾保持一致的高度,这样外侧蹄趾踵部和蹄球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能承受更多的负重。 ③第3步挖蹄弓:从蹄尖朝向蹄踵部方向2.5~3cm位置,把牛蹄修整成微凹的形状。该位置是蹄底溃疡发生的典型位置,这样一...
一、羊腐蹄病的预防措施 1、消除促进发病的各种因素 (1)加强蹄子护理,经常修蹄,避免使用硬的荆棘饲料,及时处理蹄子外伤。(2)注意圈舍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羊群不得过度拥挤。(3)尽量避免或减少在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2、在羊群中发现本病时,应立即进行全群检查,隔离病羊全部治疗。对健羊全部用硫酸铜...
奶牛腐蹄病是危害农村散养户奶牛生产、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该病发生后,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变化,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发病原因 营养不良 体质弱,日粮中矿物质钙、磷不平衡(正常比例1.25-1.35:1),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蹄角质疏松,可能是...
节瘤拟杆菌又称微生物(organismK),是贝弗里奇于1938年首先发现于患腐蹄病绵羊的病灶中,后经实验证实此菌为腐蹄的原发性病原菌,至少有14个血清型。本菌是绵羊、山羊和牛蹄的严格寄生菌,离开动物组织后,不能在自然界长期生存。已证明落入草地的节瘤拟杆菌,即使草地湿度很大,也只能保持毒力数天。腐蹄病...
腐蹄病是指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的化脓性病理性过程的一种疾病。该病多发于反刍动物身上,感染该病后表现为脚趾间的皮肤有炎症,如果病情较多严重者其皮肤深层的软组织,将会出现严重的炎症,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出现死亡。是养殖业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我们除了定期给圈舍消毒外,定期给牛蹄部消毒也是预防牛腐蹄病的重要措施。消毒可以杀死蹄部的细菌和真菌,减少感染的机会,消毒剂可以选择5%的氯酸钠溶液或2%的碘酊溶液,将消毒剂涂抹在牛蹄部就可以了。5.给牛蹄部涂抹防腐剂 防腐剂可以保持蹄部的干燥和清洁,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防腐剂可以选择含有铜、锌、硫等...
辨别隐性跛行的方法:1分:站立和走路平背,步态正常2分:站立平背,走路弓背,步态正常3分:站立和走路都弓背,患蹄短步4分:弓背明显,行走艰难,有偏好蹄5分:患蹄极难着地,或者不能负重建议:≥3分是跛行,2分是隐性跛行 腐蹄病症状变化 初期腐蹄病刚发病时,只有趾间和双侧蹄壳上方皮肤均匀肿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