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显像是确定脾脏位置,大小及形态,必要时做出病变的诊断。正常值 利用脾脏网状内皮细胞对放射性胶体颗粒的吞噬作用使脾脏显影,脾内的浓聚程度与胶体颗粒的大小有关。99TCm-植酸钠的微粒较小,脾脏功能正常时,脾内的放射性浓度不及肝脏的20%,肝脏明显显影,脾脏仅轻度显影,在脾功能亢进时,才明显显影,故一般可...
【答案】:脾脏显像剂有许多种,如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白细胞、血小板、胶体、红细胞等。但临床常用的显像剂有两种:放射性胶体和99mTc标记的热变性红细胞。放射性胶体,该类显像剂具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能使肝(80%~90%)、脾(5%~10%)和骨髓(5%)同时显影,并利用显像剂在三个组织器官中的不...
脾切除手术后,可能形成副脾,但其对放射性胶体的摄取不如肝脏明显,这使得使用99mTc胶体显像时可能难以检测到副脾。此时,采用111In标记的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进行显像,对于寻找残留脾或副脾组织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在使用99mTc-植酸钠进行脾脏显像时,其显影情况可间接反映脾功能亢进的程度,但并不能...
正确答案:脾脏显像的临床意义:①脾内占位性病变(脾脏肿瘤、囊肿、脓肿及血管瘤等)及浸润性病变(如淋巴瘤),皆可表现为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②脾显像是显示副脾、多脾的最好方法,诊断先天性无脾时需与脾供血障碍或脾吞噬功能受损所致功能性无脾相鉴别。③脾显像能准确确定脾的位置,协助进行脾穿刺和放疗布野,以及...
脾脏显像是一种增强CT或MRI的影像学技术,通过注射造影剂来显示脾脏的血供状况和脾脏带来的放射线或磁场的变化,从而获得脾脏的图像。以下是脾脏显像的详细步骤: 1.患者需要空腹,以减少腹部气体对影像的干扰。 2.将造影剂注射入患者体内,通常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会随血液循环到达脾脏,从而显示脾脏的血供情况。 3.注射...
《脾脏显像》 词语脾脏显像 拼音pí zàng xiǎn xiàng注音ㄆㄧˊㄗㄤˋㄒㄧㄢˇㄒㄧㄤˋ 解释脾肿大原因较多更多:https://www.bmcx.com/,一般可分为5类:即炎症性、充血性、增生性、浸润性、囊肿或肿瘤。脾肿大常伴有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其他一些血液异常。
在脾脏显像中,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有胶体颗粒和放射性标记的变性红细胞。1. 胶体颗粒:198Au胶体:其颗粒小,约20~35nm,主要被肝脏摄取,脾脏摄取量低,不常显影。除非脾功能亢进,否则不适合作为理想的脾显像剂。99mTc-植酸钠:形成20~40nm的胶体,约90%被肝脏摄取,脾显影率低,同样非理想选择。99mT...
下列关于脾脏显像方法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A. 脾脏动态灌注显像需进行弹丸注射 B. 注射后立即以1~2秒每帧连续采集1分钟 C. 注射显像剂后60分钟进行静态显像 D. 静态显像应做前后位、后前位、左侧位、右侧位、前斜位及后斜位显像 E. 必要时可进行断层显像 ...
脾脏显像的临床意义:①脾内占位性病变(脾脏肿瘤、囊肿、脓肿及血管瘤等)及浸润性病变(如淋巴瘤),皆可表现为局部放射性稀疏或缺损。②脾显像是显示副脾、多脾的最好方法,诊断先天性无脾时需与脾供血障碍或脾吞噬功能受损所致功能性无脾相鉴别。③脾显像能准确确定脾的位置,协助进行脾穿刺和放疗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