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泄 [ pí xi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pí xiè ]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不屈不挠 临危不惧 休戚相关 众志成城 如火如荼 欣欣向荣 狡兔三窟 甚嚣尘上 ...
脾泄的意思 píxiè 脾泄 脾泄拼音:pí xiè 脾泄注音:ㄆ一ˊ ㄒ一ㄝˋ 脾泄五行:水水 脾泄含义解释 脾泄[ pí xiè ] ⒈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什么是脾泄引证解释 ⒈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引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肉豆蔻》﹝附方﹞:“脾泄气痢。”《二十年...
脾虚泄泻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艾灸疗法、按摩推拿、运动锻炼等。 1. 药物治疗:脾虚泄泻多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所致。药物能健脾益气、涩肠止泻。常用的有参苓白术散颗粒、补脾益肠丸、人参健脾片等,遵医嘱使用。参苓白术散颗粒可补脾胃、益肺气,改善脾虚泄泻症状;补脾益肠丸能健脾和胃、涩肠止泻,对脾虚泄...
脾虚泄泻的症状主要包括大便溏稀、次数增多,常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肢体倦怠、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 1.大便溏稀、次数增多 由于脾气虚弱,运化水谷精微的能力减弱,导致水湿下注肠道,从而使大便不能正常形成,质地稀溏,且排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
脾虚泄泻是由脾气虚、阳虚,或病后过服寒凉,或饮食失节,或劳倦伤脾所致的泄泻。临床症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完谷不化,面色萎黄,身体困重,神疲倦怠等。对于脾气虚的患者常用参苓白术散、六君子汤或健脾丸等治疗。对于脾阳虚患者可予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治...
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也会导致脾虚泄泻。 二、症状 1.大便次数增多 脾虚泄泻的患者,大便次数往往会增加,可能每天数次甚至数十次。 2.大便稀溏 大便不成形,呈稀糊状或水样。 3.食欲不振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会导致食欲不振。 4.神疲乏力 脾虚泄泻会导致人体营养吸收不良,从而出现神疲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
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多因脾虚运化失常,久病及肾所致。临床表现 脾虚泄泻为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尿少,面色萎黄,身重胸满,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施治 治则:温运健脾,渗湿止泻。1.小儿...
治法:温运健脾,渗湿止泻。 方剂:理中汤、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分水神丹加味等。 2、小儿脾虚泻 治法:健脾温中止泻。 方剂:七味白术散加扁豆、炮姜。 3、脾肾阳虚所致的五更泄 治法:中药浴足 配方:胡椒、透骨草各9克,艾叶150克。 用法:将上药煮水,洗双足。1次30~60分钟,1日3次,连用数日...
5.面色萎黄:脾失健运,营养吸收不良,导致面色较为苍白或萎黄。 6.舌苔淡白:舌体胖大,舌苔薄白,边有齿痕,这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脾虚泄泻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全身健康。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和难以消化的食物。2024-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