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毒痢,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感受暑热之毒而致腹痛,里急后重,痢下频作。治宜清暑解毒,用白头翁汤加马齿苋,或香连丸、黄连香薷饮。 出自A+医学百科 “脾毒痢”条目http://www.a-hospital.com/w/%E8%84%BE%E6%AF%92%E7%97%A2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
脾毒痢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感受暑热之毒而致的痢疾。夏暑之时,饮食不洁,生冷不禁,暑热之毒犯及胃肠,而成下痢。其症发热烦渴,腹痛,里急后重,痢下频作。治宜清暑解毒。如白头翁汤加人苋,或香连丸、黄连香薷饮,或黄连素穴位注射。
病位虽然在肠,但肠与胃密切相连,如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而成为噤口痢;如痢疾迁延,正虚邪恋,或治疗不当,收涩太早,关门留寇,则成久痢或时愈时发的休息痢;痢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不但损伤脾胃而且影响及肾,导致脾肾亏虚,形成下痢不止。总的病机是:邪壅肠中,与气血相...
红皮黄心,入脾入心,火土兼顾,滋润的力量很强 护胃,补胃气,增逆津液 补中益气,解百药之药,润心肺,治疗虚症 可杀附子,乌头,天雄的毒 治秋痢,夏痢,吃虫蛀过的最好 一般打破再煮 一般吃中药的时候,有的药伤胃,让胃部津液干掉,这时加大枣,防止津液干掉。
女, 26岁,持续发热10天,伴有腹胀、腹泻,大便每天4~5次,偶有粘液,体查:体温38.6°C,脉搏65次/分,肝在肋下1cm,脾在肋下1cm,血象:WBC 5.0×10 9 /L,N 0.73,L 0.3,粪便镜检:WBC 0~6/HP,最可能的诊断是A.细菌性痢疾B.急性血吸虫病C.伤寒D.阿米巴痢疾E.急性病毒性肝炎...
利水消肿,明目,止血,和脾降压,清热。 图五 苍耳 祛风,散热,除湿,解毒。 图六 碧竹子 清热,解毒,利尿。为消肿利尿、清热解毒之良药 图七 马齿苋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图八 龙葵 散瘀消肿,清热解毒血消肿、化痰解痉、利尿消炎。
补脾化湿解毒涩肠法治愈疫毒痢 韦能定 【期刊名称】《四川中医》 【年(卷),期】1989(7)10 【摘要】例 1.韦××,男,65 岁。1984 年 8 月 29 日诊。两天前,食凉拌海参 7 小时 后腹痛、腹泻。一天前频繁泻血水样大便夹粘液脓血状物。经肌注柴胡针,静滴氯 化钾、氯霉素。 【总页数】2 页(P25-26)...
小小风说中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黄芩,中药名,又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条苓、子苓、苦苓、魁苓等,是一种属于草本植物的中药。其根入药,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咳血、...
脾毒痢 脾毒痢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脾毒痢 ,病证名。出《婴童百问》。感受暑热之毒而致腹痛,里急后重,痢下频作。治宜清暑解毒,用白头翁汤加马齿苋,或香连丸、黄连香薷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