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ónɡ Jiàn Chóu 别名拔脓膏、脓见消、黄花稔、小柴胡、黄花母、黄花草、地马桩、地膏药、牛筋麻、牛肋筋、糯米药、砂宁根、地旁草、地旁蒟。 英文名Leaf of Alderleaf Sida 出处出自《广西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桤叶黄花稔的叶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本植物的根(脓见愁根)办供药用。 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性味】味微酸涩,性凉,无毒。 【功用主治-脓见愁的功效】清热拔毒。 治疮疖、蜂蟹伤。 【选方】①治疮疖肿痛:脓见愁适量,加黄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②治蜂蟹伤肿痛:脓见愁适量,捣烂,敷伤处。 脓见愁根 【脓见愁根的...
脓见愁的药方 ①治劳力过度吐血:鲜黄花母全草二两。合猪瘦肉炖服。(《泉州本草》) ②治关节筋骨痛风:干黄花母全草,每次二两,水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痔疮肿毒,骨折(复位后,小夹板固定):黄花母鲜叶捣烂外敷患处。(《文山中草药》) ④治疮疖肿痛:脓见愁适量,加黄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脓见愁主要在夏、秋季采收,叶,鲜用;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味归经】 脓见愁味微酸涩,性凉,无毒。归大肠、肝经。 《贵州民间药物》:“性微寒,味苦辛。” 【脓见愁的功效】 脓见愁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咽喉肿痛,痈肿疮毒,毒蜂螫伤。
脓见愁选方 1、治疔疮:牛肋筋适量,嚼绒,敷患处。 2、治峰螫伤肿痛:黄花母叶适量,捣烂,敷伤处。 3、治痢疾:黄花母根30g。水煎,冲黄糖服。 4、治疮疖肿痛:黄花母叶适量,加黄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脓见愁药用部位 夏、秋季采收,叶,鲜用;根,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病情分析:脓见愁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用于消炎、清热解毒、止痛等方面。其具体功效和作用如下: 1.消炎:脓见愁具有显著的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例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以及其他口腔炎症。 2.清热解毒:此药材能够有效地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疾病,如疮疡肿毒、皮肤湿疹等。
脓见愁的副作用及禁忌 孕妇慎服。 脓见愁附方 ①治疮疖肿痛:脓见愁适量,加黄糖少许,捣烂敷患处。 ②治蜂蟹伤肿痛:脓见愁适量,捣烂,敷伤处。 脓见愁生境分部 生于村旁或田野、疏林下,分布华南。 脓见愁原始形态 小灌木,直立或披散,杖被极短星状毛。叶卵形、近圆形或倒卵形,长2~5厘米,宽1~2厘米。
脓见愁根,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桤叶黄花稔Sida alnifolia L.的根。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利湿退黄、涩肠止泻之功效。常用于湿热阴黄,厚肠止痢。入药部位 根。性味 味酸、涩,性凉。归经 归肝、胆、大肠经。功效 利湿退黄、涩肠止泻。主治 用于湿热阴黄,厚肠止痢。相...
这生长在乡间荒郊野岭的平凡 小黄花,还是一种了不起的植物,民间还常有人把它叫做“拔脓消、脓见愁”,可见它一定是有着不一般的作用。它的全草还可以制作成扫帚用。种植在养鸡场附近,可以较好的改善鸡场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商品鸡的品质。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关于白背黄花棯的美丽传说,相传,在遥远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