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临床表现 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其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表现为三个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一)普通型 约占90%左右。病程可分为上...
脑脊膜膨出是由于婴幼儿先天性的脊柱或颅骨闭合不全,进而形成缺损,同时伴有脊膜、脑膜或伴神经组织形成囊性膨出。神经系统的发育畸形,指脑膜或脊膜经过颅骨或椎弓出现的异常裂孔,脑膜或脊膜经皮下突出,进而形成一球形的囊性肿物。该病表现为孩子出生后即可发现在后颈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基本病因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人类是该细菌唯一的天然宿主,在体外易自溶而死。 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脑脊膜是包在脑和脊髓外面的结缔组织膜,有三层,由外向内是硬膜(dura mater)、蛛网膜(arachnoid )和软膜(pia mater)。硬膜是较厚而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其内表面有一层间皮细胞覆盖。硬膜与蛛网膜之间有一狭窄的间隙,称硬膜下隙(subdural space),内含少量液体。蛛网膜是由薄层纤细的结缔组织构成,它与软膜之间有...
脑膜炎是指软脑膜的弥漫性炎性改变,由于脑膜在组织解剖上与脊髓膜相延续,脑膜的炎症往往波及脊髓膜,故脑膜炎亦可称脑脊髓膜炎。依病原体及脑脊液改变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类,脑脊髓膜炎的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脑局灶症状等。诊断依据是凡在流行季节突起高热、头痛、呕吐,伴神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类传染病,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冬春季多发,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7岁儿童病死率较高。我国每年报告数百例流脑,以散发为主,部分地区有聚集性病例发生。流脑重症病例可在24小时内死亡,幸存者中仍有10%~20%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历史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有助于诊断。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白细胞总数通常会明显增加,一般在20×10^9/L左右,甚至更高,中性粒细胞占比也会显著提升,通常占80%~90%。 2. 脑脊液检查:这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在病程初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瘀斑、颈项强直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多为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这是由于感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做出反应,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所致。 2、头痛:较为剧烈,患者常感到头部胀痛或跳痛。这是因为脑膜受到炎症刺激,引起颅内压升高和...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病原体治疗和对症治疗。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的病因主要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疫苗接种,其中以细菌和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此外,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生。 治疗方面,抗病原体治疗是首要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