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脑控汽车”研究由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段峰团队与长城汽车共同合作完成。段峰说,技术前景值得期待,首先可应用于肢体残疾人士的驾车;同时,因为需要正常的“意念控制”,车辆才能正常行驶,这项技术也可运用到保障行车安全领域,例如预防酒驾等。不过,他也表示,实验中的“脑控汽车”仅作为校企合作的科...
2023年8月1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显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脑控车辆领域申请的一项专利获得授权,备受关注。 公告显示,相关技术在获取车辆驾驶员的脑电信号后,可确定驾驶员的目标驾驶能力等级,再据此确定脑机接口系统中驾驶员的控制权重和机器智能的控制权重,以此提高脑控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
该论文称,相比于驾驶员正常的刹车反应时间,其“脑控刹车”模型实现了高于250 毫秒的提前检测时间,由此可带来将近8米的安全距离,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真正落地为时尚早 2023年8月1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公布公告网站显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针对脑控车辆领域申请的一项专利获得授权,备受关注。 公告显示,...
本报天津7月15日电(记者朱虹)不用手握方向盘,不用脚踩油门、刹车,只要用“脑”想一想,就能开汽车?没错。15日,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峰研究团队进行了一场“脑控汽车”实验。实验员头戴装有16个采集点的脑电信号采集设备,通过脑电信号对一辆装有计算
不用手握方向盘,不用脚踩油门、刹车,只要用“脑”想一想,就能开汽车——今天上午,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副教授段峰的研究团队,发动了他们成功研发的“脑控汽车”。“脑控汽车”在国内首次实现人脑驱车及脑电信号与汽车系统“联结”,改变“手脚并用”的驾车模式,让肢体残疾人士的驾车梦不再遥远。
日产汽车用户体验创新高级经理、主导“脑控车”技术研究的Lucian Gheorghe博士,也提到了睡眠质量与驾驶表现之间的关系,通过脑控车技术专项研究,Lucian Gheorghe博士发现参与测试者的执行速度和赛道学习速度平均提高了50%,同时他们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所以,“驾驶”是一种“熟练工”,“脑控车技术”研究同时发现...
随着科技的智能化,不少车企都在研究无人汽车的技术,无人驾驶,飞行汽车等等,其中一项有意思的,就是“脑控汽车”!没错,由人脑控制开汽车! 汽车行驶中,驾驶者只需佩戴一种可读取脑电波信号的设备,即可操纵这种汽车前进、后退、停车、锁车和开锁,完全无需动手或动脚,汽车更不会有方向盘,换挡拨片等等。
然而,随着近些年人类在科技领域的疯狂探索,所谓的脑控机技术早已跳出科幻小说与电影,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2018年,日产汽车在北美CES展上首次亮相了脑控车B2V(Brainto-Vehicle)技术,让普罗大众通过汽车行业首次了解到原来世界上确实存在“脑控机”黑科技。
这架脑控驾驶汽车是南开大学脑控汽车的研发团队在一辆长城汽车改装而来,所谓的改造,主要是增加了脑波检测器、脑机接口和控制主机。其原理主要是通过脑电波检测器识别人类大脑的信号,然后通过识别及转化为计算机语言,输送给控制器后控制汽车。据说南开大学这次的脑控开车实现了汽车的前进、后退、刹车、锁车、解锁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