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脏腑补泻是中医调节机体功能的一种方法,旨在通过补益和泻减的策略来平衡身体内部环境。补即增加人体所需的能量或物质,而泻则是排除过剩或不必要的部分。 1.补法:通常用于改善虚弱状态,如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等,通过滋养和增强内脏功能以恢复体力。以气虚为例,常用人参、黄芪等药材来提高身体的元气。 2....
值得收藏 | 脏腑虚实补泻用药提纲! 1、心虚:甘温、酸敛,佐以咸寒 生地、龙眼肉、人参、炙草、石斛、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丹参、茯神、远志、鹿茸、炒盐、丹砂。 伏梁:宜活血、凉血,辛咸散热通结(忌:三棱、莪术、姜黄、虻虫、䗪虫、红花、水蛭、桃仁等) ...
9 0 02:13 App 中医基础-006阴阳-脏腑分阴阳 10 0 03:03 App 中医基础-016五行脏腑-五行理论相侮与相乘 11 0 19:26 App 中医基础-027五行脏腑-脏腑之间的关系 4 0 02:37 App 中医基础-011阴阳-阴阳转化 3 0 12:57 App 中医基础-020五行脏腑-中医藏象学简介 1 0 02:33 App 中医基础-010阴阳-阴...
病情分析:中医中的脏腑补泻是针对治疗疾病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对脏腑进行补益和清泻的方式来实现治疗的作用。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虚则补其母和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是指在治疗某个脏腑虚弱的情况时,不仅要直接补益该脏腑,还要同时补益其母脏,以促使虚弱的脏腑尽快恢复。实则泻其子是指在...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之脏腑补泻 内科疾病无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躯体病还是脏腑病都是以脏腑为中心的病变,因此扶正祛邪离不开脏腑补泻,补即是扶正,泻即是祛邪。脏腑补泻的治则,有直接对某脏腑进行补泻,如肺病直接补肺、泻肺的治法;和间接对脏腑进行补泻,如肺病采用补脾...
脏腑补泻的基本规律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原则,通过辨别实症和虚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下是两个病案的详细分析: 🔹 病案一:实症泻腑,虚证补脏 患者1⃣️ 症状:尿频、尿急、尿灼热(痛),刺痛波及腰腹,重者伴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数。 辩证:热淋,实热之邪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通淋膀胱...
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考试报名成功之后,复习备考就要马上准备起来了。治疗原则脏腑补泻是中医内科主任医师考试历年常考考点,医学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整理相关考点如下: 1.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虚则补其母是指当某脏虚衰时,除直接补益该脏外,应注意补益其母脏,使母能生子,该脏得到尽快的恢复。如肺气不足,经常感冒、...
内科疾病无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躯体病还是脏腑病都是以脏腑为中心的病变,因此扶正祛邪离不开脏腑补泻,补即是扶正,泻即是祛邪。脏腑补泻的治则,有直接对某脏腑进行补泻,如肺病直接补肺、泻肺的治法;和间接对脏腑进行补泻,如肺病采用补脾、泻肝的治法。间接补泻法,是充分利用脏腑间的生克表里、阴阳消长等相互联系,...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原则之脏腑补泻由于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一脏有病往往影响到他脏而他脏的情况有了改变也会反过来影响原发病的肌府临床上常应用脏腑之间的生克表里关系作为补泻治法的原则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原则之脏腑补泻 由于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