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圆锥下极位于T12一L1之间,其中大多数在L1平面,其周围有马尾神经将其包围。此解剖学特征决定了圆锥周围损伤为马尾及脊髓圆锥混合伤为主。但马尾神经与脊髓圆锥的组织性质不同,前者属于周围神经,对外力的缓冲力强,后者属于中枢神经较固定,对外力的缓冲力差。故虽然同样受到创伤,可仅出现脊髓圆锥损害。脊髓圆锥部有...
一般情况下,脊髓圆锥综合征可能是外伤、椎管内脂肪瘤、脊髓胶质瘤等因素引起的。具体分析如下: 1、外伤 如果患者受到了严重的外伤,可能会导致直接的脊髓损伤,如脊髓挫伤、断裂、刺穿等,损害脊髓的功能,进而诱发脊髓圆锥综合征。 2、椎管内脂肪瘤 患有椎管内脂肪瘤时,随着椎管内脂肪瘤的生长可能会导致脊髓压迫,使得圆...
脊髓圆锥是什么意思 脊髓圆锥位于骶椎管内,是脊髓下端的膨大部分,其下方与圆锥形的马尾相连。脊髓圆锥周围通常有终丝附着,这些终丝在脊髓圆锥下方形成一条细长的线状结构,与尾骨相连。 当脊髓圆锥受到外伤、炎症等影响时,可能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例如,脊髓圆锥综合征可能引发下肢麻木、刺痛感、肌肉无...
脊髓圆锥综合征,是指L1椎节附近的脊髓损伤,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仍存在,但鞍区感觉障碍,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瘫痪,跟腱反射、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作与脊髓圆锥损伤有关。临床表现包括坐骨神经痛、鞍区感觉消失、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脊髓圆锥牵拉症(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多系先天性因素致使在发育过程中脊髓下方的圆锥未能上升至应有位置,并产生一系列症状。本病虽以先天性因素为主,但亦可见于某些后天性伤患。因本病少见易引起误诊应注意。病因 由多种因素所致主要分为以下2大类 先天性因素 (1)终丝发育变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如圆锥尾部...
脊髓圆锥综合征 脊髓圆锥综合征(conus medullaris syndrome)指脊髓圆锥损伤和椎管内腰神经根损伤后的表现而言。临床表现 两下肢多无明显的运动功能障碍,肛门与会阴部有鞍状感觉障碍,性功能障碍(阳痿或射精不能);大小便失禁或潴留,肛门等反射消失。偶尔可以保留球-肛门反射和排尿反射。
正常胎儿脊髓圆锥末端随孕周增长呈持续上升趋势,胚胎早期脊髓与椎管等长,自胚胎第4个月开始,脊髓生长慢于椎管,而脊髓上端与脑组织相连,位置固定,因此脊髓下端逐渐上移,胚胎20周,脊髓圆锥上移至L3-4椎体水平,胚胎40周,脊髓圆锥上移至L3椎体水平,出生3个月后,脊髓圆锥下端位于L1-L2之间。
脊髓圆锥是指脊髓下端逐渐变细变窄,呈圆锥状,出现不适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根据自身的病情进行决定。 脊髓圆锥下端位于椎体的范围内,脊髓圆锥持续变窄,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伴有疼痛或者肌肉无力等症状,有可能会导致感觉障碍,早期的症状比较轻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布洛芬缓释片、塞来昔布胶...
脊髓圆锥综合征可能是由于脊髓损伤、炎症、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根据原因做针对性的改善。 1.脊髓损伤:脊髓受到外力撞击或压迫,可能导致脊髓圆锥综合征。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等,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