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诀 南宋医家崔嘉彦所撰《脉诀》(又称《崔氏脉诀》、《崔真人脉决》、《紫虚脉诀》)是一部以四言歌诀形式写成的普及性脉学专著。 它以通俗简捷的文笔阐述了脉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寸口诊脉的生理学基础,寸口分部及其常脉,寸口各部之脉所主脏腑和躯体部位,迟、数、浮、沉四种基本脉象的标准,五脏常脉。“七表...
《王叔和脉诀》一卷,简称《脉诀》。多认为系六朝高阳生托名著作。此书的主体内容取自王叔和《脉经》, 编成四言歌诀形式,阐述脉理、脉法。将24种脉象分为 七表(浮、芤、滑、实、弦、紧、洪)、八里(微、沉、 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 代、牢、动、细)三类。...
医道捷径·王叔和二十四部大脉诀 《医道捷径·王叔和二十四部大脉诀》 清末民间中医李元贞(河南省襄城县柏宁岗人)著 1、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 八里脉:微、沉、缓、濇、迟、伏、濡、弱。 2、脉理精要 脉理细如毫发乎,得精微者有几家, 明其大意也就罢;浮沉迟数四个字, 虚实寒热紧对答...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 脉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脉学脉诀总结(28脉) 脉学总结 五脏平脉歌: 浮为心肺,沉为肾肝,脾胃中州,浮沉之间。 心脉之浮,浮大而散;肺脉之浮,浮涩而短; 肝脉之沉,沉而弦长;肾脉之沉,沉实而濡; 脾胃属土,脉宜和缓,命为相火,左寸同断。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四言脉诀 《四言脉诀》,诊法类,不分卷,不著撰者,成书年代不详。本书根据《内经》内容将诊脉的方法及脉象与脏腑之配等以四言歌诀阐述。还载述诊脉方法七种(浮、中、沉、上、下、左、右)及脉证数种。
脉诀 脉学著作。①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脉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1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脉学义理,便于初学者习诵。崔氏论脉以“浮、沉、迟、数为宗,风、气、冷、热主病”。本书对后世脉学有相当影响,明...
望,闻,问,切始终以普遍应用的技巧,尤其是切脉,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神奇性的技巧濒湖脉诀乃中医脉诊入门必读,但文字虽尽力描述,还是难免让人摸不到门路。【把脉方法】病人手掌向上平放医生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顺序放在病人腕部动脉上,按审脉搏跳动情况,正常人的脉搏一呼一吸四次《每分钟约跳60至80次》。
脉诀 离九烜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人身之脉 本乎荣卫 荣者阴血 卫者阳气 荣行脉中 卫行脉外 脉不自行 随气而至 气动脉应 阴阳之义气如橐 血如波澜 血脉气息 上下循环 十二经中 皆有动脉 手太阴经 可得而息 此经属肺 上系吭嗌脉之大会 息之出入 初持脉时 令仰其掌 掌后高骨 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