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不但是一员猛将福将,而且命大命硬。万炮轰金门时,三位国军中将当场被炸死。胡琏听见炮弹就钻入防空洞,毫发未损。1972年12月,胡琏被授于陆军一级上将军衔。从长江三峡石牌关大战到金门岛古宁头之役,作为军人的胡琏两次参与战事,虽然对手不同,却改写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胡琏非常排斥和畏惧对方,直到晚年他连“粟裕”的名字都不敢提及。而粟裕成为胡琏一生的阴影,就来源于胡琏三次陷入粟裕的包围圈有关。虽然这三次被包围的经历,胡琏都能够脱险成功,这也为他冠上了“国军最幸运上将”的美名。但是,那些年轻时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的经历,却成为胡琏晚年久久挥之不去的噩梦。张灵甫...
我军对于胡琏的能力,同样也是高度肯定的。在解放战争期间,胡琏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对手,毛主席就曾经多次对粟裕、刘伯承谈到,要重视胡琏。粟裕和胡琏曾经多次交手,粟裕对胡琏的看法是“悍将谋才”。不过,实际上,胡琏和粟裕并不算是势均力敌。在交手过程中,胡琏往往落于下风,乃至于粟裕给胡琏留下了一辈子的心理...
教育者曾精准地形容胡琏“智若狡狐,勇似猛虎”,而多次在解放战场上与其交锋的粟裕,也破例地赞誉他为“兼具勇武与智谋的将领”。就连我军内名声显赫的勇将许世友,在南麻战役之后,也不得不称胡琏为“狡诈的狐”。由此可见,胡琏在实战中的能力确实名不虚传。然而,对于经历过战场烽火、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胡...
@杜聿明胡琏将军简介百度百科 杜聿明 胡琏将军,字伯玉,乃陕西华州(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人士,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7年),卒于1977年,享年70岁。其一生戎马倥偬,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乃我辈黄埔系之杰出骨干。 胡将军早年投身行伍,自国民革命军少尉排长做起,历经北伐、中原会战,因战功卓著,...
“俗人读史”:胡琏的“常胜将军”称号是蒋介石下了文的 蒋介石封胡琏为“常胜将军”是因为曹县遭遇战的胜利,解放军方面叫“土山集战役”。整编第11师在曹县遭遇战中,打得相当好。因为他们是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也是一支孤军。1947年9月中旬,陈毅率华东野战军兵出巨野、定陶的时候,整编第11师胡琏部还远在济南...
在胡琏所谓打赢了南麻战役后,蒋介石毫不掩饰的宣称:胡琏是常胜将军。这一下子,又导致黄百韬破防,直接吼:若非老天爷帮忙,突降大雨,胡琏早就跟他的小老乡张灵甫作伴去了。看来黄百韬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蒋介石为啥说胡琏是常胜将军?因为是在蒋介石全方位关照下打赢的——肯定胡琏,就等于肯定自己。所谓:...
抗战时,日军炮火过后,石灰被炸的漫天弥漫,随风飘向日军阵地,瞬间敌人视线不清,在一片粉白中,胡琏率部挺刺刀突然出现。胡琏于1907年出生在陕西省华县会同坊北会村,幼年读私塾,13岁上华县高等小学。他资质聪慧,勤奋好学,在同州举行会试时名列前茅,同学们给他取外号叫“胡子奇”。胡琏小学毕业后,由父母...
胡琏的转折点:台湾逃亡与“粟裕”之噩梦 解放战争结束后,胡琏跟随蒋介石逃到台湾省。在台湾省的生活中,他不敢提及粟裕,对这位解放军的名将讳莫如深。这段时间,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曾经的“常胜将军”在台湾沦为逃亡者,他所熟知的战场在回忆中成为了噩梦。胡琏的不归路:重返战场与最后的逃亡 1...
胡琏名声在外,曾广瑜得知丈夫纳妾的想法后并没有大吵大闹,而是主动操办,将自己的亲妹妹曾广仙纳为妾氏。姐妹二人在后宅相处中十分融洽,胡琏打仗在外,两人就为胡琏生儿育女,处理家中琐事。好运将军胡琏的戎马一生 胡琏最为人称道的作战事迹就是他险中求胜的运气与计谋。山东南麻战役中,在战争打响之前胡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