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激素信号与器官发生研究组 1963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1984年和1987年分别在河南师范大学和山西农业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1年在河南大学任教,2001-200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任ResearchFellow。现任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项目科学家。迄今...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被引频次 820 成果数 14 H指数 7 G指数 0领域: 生物学 期刊 92.9% 会议 7.1% 专著 0% 其它 0% 总计 14篇 2001年成果数5 2011年被引量124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cell pluripotency in plants 2020 - Chongyi Xu,Yuxin Hu - 《生...
然而,由于一些独脚金内酯分子稳定性差且测定困难,植物独脚金内酯的分解代谢机制仍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团队在Nature Plants发表了题为Catabolism of strigolactones by a carboxylestera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拟南芥羧酸酯酶家族成员AtCXE15及其直系同源蛋白是一种独脚金内酯分解代谢的关键酶。 胡玉欣...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在鉴定调控植物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的重要因子过程中发现,拟南芥钙调素(CaM)结合蛋白IQM5的一个显性负突变显著抑制了其各个器官的愈伤组织形成能力。研究显示,在拟南芥中钙离子信号模块CaM-IQM成员的缺失导致愈伤...
胡玉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曾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细胞全能性与器官发生的分子调控,近年来围绕植物细胞全能性获得和再生能力决定的分子基础,在植物细胞重编程和器官发生的分子调控领域取得...
近日,植物科学领域知名期刊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Two Arabidopsis 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s SZE1 and SZE2 Associate with the ZAR1-ZED1 Complex and Are Required for 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课题组与福建农林大学唐定中团队、中国农业大学任东涛团队合...
近期,aBIOTECH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员团队关于植物细胞全能性分子调控的特邀综述文章“The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cell pluripotency in plants”()。 文章系统回顾了近年来植物激素和伤害诱导植物细胞全能性获得过程的研究进展,对两种类型细胞重编程的细胞起源、分子特征及其重要分子调控事件进行总结。在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研究组的最新研究发现,超长链脂肪酸是限制植物中柱鞘类细胞获得全能性和再生能力的重要信号分子。在超长链脂肪酸的合成存在缺陷时,拟南芥中柱鞘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明显增强,而施加超长链脂肪酸则能够抑制中柱鞘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进一步研究表明,超长链脂肪酸或其衍生物可能作为细胞层...
文章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胡玉欣研究员课题组完成。 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从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启动期、分裂期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