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注】苜蓿:植物名。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天马: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送刘司直赴安西【唐】王维绝城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注:当年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中写道:“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诗人的朋友要经过“阳关道”去的地方属于( ) A. 漠北 B. 岭南 C. 西域 D. 中原 答案: C 分析: [解析]“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语出王维的一首诗。因为当时的阳关是西域和内地的分界线,出了阳关就是茫茫沙漠。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这句诗中的“阳关道”是指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关卡——阳关附近的道路。阳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也是古代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历史背景:在古诗词中,“阳关道”常常被用来象征艰难困苦、遥远漫长的旅程,以及边疆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 创作来...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注释:①刘司直:作者友人,司直为官名。②苜蓿(mùxu):植物名,豆科,原产西城各国,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首联和颔联竭力渲染了边塞路途的险...
解析 这首诗中,第一联中所选意象属于边 塞风光,“绝域”“阳关道”“胡沙”“塞尘”“万里”等组成的画面开阔雄伟,能激发友人的豪 情壮志;第四联意为“一定要使异邦震服,不 敢提和亲之事”。这两句看似泛指,实际上是 针对“刘司直赴安西”而言的,希望刘司直出 塞干出一番事业,弘扬国威,同时也寄寓了诗 ...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这句诗描绘的是通往阳关的边远荒绝之路,沿途是漫天飞扬的胡地沙尘。以下是关于这句诗的详细解读:绝域阳关道:这里的“绝域”指的是极其偏远、荒凉的地方,“阳关道”则是指通往阳关的必经之路。阳关是中国古代边塞的重要关隘,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要道...
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中写道:“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诗人的朋友要经过“阳关道”去的地方属于(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中写道:“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诗人的朋友要经过“阳关道”去的地方属于( ) A. 漠北 B. 岭南 C. 西域 D. 中原 答案: C...
诗人的朋友要经过“阳关道”去的地方属于(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中写道:“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诗人的朋友要经过“阳关道”去的地方属于( )。 A. 岭南 B. 中原 C. 漠北 D. 西域 答案: :D©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送刘司直赴安西王维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①随天马③,蒲桃③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注】 ①苜蓿:植物名。 原产西域各国.汉武帝时.张骞使西域,始从大宛传入。 ②天马:骏马的美称。 《史记 · 大宛列传》说:“初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 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