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Li Wei为巴塞尔艺术展拍摄 对胡晓媛而言,这些“经历的集合”充满了深深的不确定性、焦虑和痛苦。当时的她还是一名年轻艺术家,一边努力在北京站稳脚跟,一边挣扎于父母对她自我认同的影响。她剃光头不仅是为了将发丝用于艺术创作,更是她在内心挣扎中展现韧性和决心的象征。几年后,这一系列作品通过乌利·希克(Uli ...
🏞️ 胡晓媛通过艺术家内在的意识、知识和表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思维上的孤岛。她并不是在描画孤岛的边界,而是不断探索“孤岛”的细微变化,从而揭示“海洋”。因为她坚信,“海洋”的围裹和侵袭才是孤岛生成的缘由。🌟 胡晓媛从不轻易使用那些可能被认定为有中国特色的典型材料,而是从极简主义中借鉴艺术语言。...
BAZAAR:他知道你俩是艺术家吗? 胡晓媛:知道。而且他还经常会说“我将来也要当艺术家”。可能他误以为艺术家闲着没事,不用出门上班,所以小孩的感觉因为片面才会美妙。我们曾经带他去其他艺术家工作室玩过几次,他觉得比去同学家好玩、花哨。“艺术家理想”对他最大的吸引力在于...
2019 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 LACMA美术馆,洛杉矶,美国 2014 台北双年展,台北市立美术馆, 台湾,中国 2012 第二届纽约新美术馆三年展,纽约,美国 2007 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卡塞尔, 德国 1977 出生于中国哈尔滨 2002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 现居北京, 职业艺术家 ...
🌿 探索胡晓媛的“沙径”展览,仿佛踏入了一个诗意的迷宫。这场展览位于西岸美术馆一楼的展厅0,专门展示本土优秀青年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而“沙径”尤为适合这种空间氛围。🌍 展览名称源自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选择”、“路径”、“宇宙”和“时间”等主题的深刻思考。每一步都充满了...
在中国受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女性艺术家里,胡晓媛是第一人。此次她在西岸美术馆的个展《沙径》,也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之一。一个近似微型迷宫的腔体式空间,十余件装置、影像作品列布其间,为观看者隔出了一个不分前后顺序的开放式观展路径。没有固定展线,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入口步入展厅,按...
胡晓媛是中国首位受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女性艺术家,这次展览是她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项目。西岸美术馆展厅0被设计成一个微型迷宫,仿佛一个腔体式空间。胡晓媛在这里创作了十余件新作品,将这些作品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可以自行“选择”的场域。展览标题“沙径”中的空格,表现了展览腔体空间中的缝隙与路径,是一个...
艺术家胡晓媛个展“沙径”,将于2022年11月11日至2023年2月26日于西岸美术馆举办。作为中国首位受邀参展“卡塞尔文献展”的女性艺术家,“沙径”是胡晓媛近年来在中国的首个美术馆项目,也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推出的联合策展项目。西岸美术馆展厅0将成为一个近似微型迷宫的腔体式空间,并通过其全新...
在中国受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的女性艺术家里,胡晓媛是第一人。此次她在西岸美术馆的个展《沙径》,也是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之一。一个近似微型迷宫的腔体式空间,十余件装置、影像作品列布其间,为观看者隔出了一个不分前后顺序的开放式观展路径。没有固定展线,你可以从任何一个入口步入展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