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胡斯战争的影响还远远超出了捷克一国之范围,胡斯和塔波尔派的思想传播到捷克邻近各国以及整个欧洲,促进了这些国家在15和16世纪反封建斗争的高涨,推进了许多国家的宗教改革运动,如16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瑞士,及法、英等国的宗教改革。 可以说扬·胡斯以身殉道,唤醒了更多国人起而改革,胡斯运动和胡斯战争...
胡斯战争在15世纪20年代步入最为白热化的阶段,每场战斗皆似生死对决。1420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仿若汹涌潮水般袭来,企图一举将胡斯党人的反抗烈焰彻底浇灭。但胡斯党人毫无惧色,他们团结一心,依靠顽强的意志与出色的战术,成功抵挡住敌人的大规模攻势。紧接着在1421年与1422年,胡斯党人顺势追击,于几场关键战役...
1419年7月22日,一个重要的日子在捷克历史上被铭记,这一天标志着胡斯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不仅是捷克人民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更是他们对抗封建剥削和德意志殖民势力的革命运动。胡斯战争的背景复杂,涉及宗教、政治和社会多方面的因素。胡斯派的士兵盾牌 胡斯战争的爆发与扬·胡斯(Jan Hus)的思想和行动密切相关。...
战争的火焰:胡斯战争的爆发 “抛窗事件”之后,暴动的火焰愈演愈烈,新教徒们彻底反叛,胡斯战争由此拉开帷幕。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宗教的斗争,更是捷克民族意识觉醒的象征。胡斯的追随者们组成了“胡斯军”,他们的口号是:“为了胡斯,打倒教皇!”这句口号简直可以成为当时的“流行语”,激励着无数人加入战斗。在...
胡斯战争的第一阶段从1419年开始,捷克人民在布拉格爆发了针对贵族和教会的暴动。战斗主要由胡斯派(Hussites)和反胡斯派(Catholics)两大阵营构成。胡斯派分为两个主要派别:极端派(Taborites)和温和派(Utraquists),前者主张彻底的社会和宗教改革,后者则寻求与天主教会的妥协。在战争初期,胡斯派凭借着对地方...
这时,敌军骑兵突然攻击波布尔军的侧翼,并袭击了几乎毫无防御的营地,波布尔骑兵将领恰克率领骑兵临阵脱逃,导致全军溃败;大普洛科普等阵亡。利帕尼之战象征着着胡斯战争基本结束。 利帕尼之战 波布尔的残部一直坚持到了1437年,在西翁之战中才被彻底歼灭;波布尔城则维护了相对的独立,直到1452年才陷落。
感谢@ExHeX 在地图制作方面的大力支持往期视频请见视频合集和个人空间参考书目:《胡斯战争》鲁勃佐夫著 叶文雄译 《中世纪教会史》毕尔麦尔 等 编著 雷立柏译本视频仅供分享相关的历史内容,如果真的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话,个人强烈建议阅读相关书籍距离上一次更新已经过
胡斯战争 在1419年第一次掷出窗外事件后,胡斯党人推举贵族扬·杰式卡(Jan Zizka)领导布拉格起义,指挥起义军反对新任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波西米亚国王——西吉斯蒙德。 扬·杰式卡 由于1419年瓦茨拉夫四世国王的死亡,他的兄弟西吉斯蒙德便成为了波西米亚新国王,西吉斯蒙德后来还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匈牙利国王。而...
胡斯战争的爆发不仅仅是对教会腐败的抗议,也是波希米亚地区人们追求宗教自由和改革的结果。胡斯战争成为15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先声,为后来的宗教改革者们铺平了道路。它揭示了教会权威的薄弱和民众对宗教改革的渴望,对欧洲宗教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胡斯战争的爆发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它为宗教改革的进程开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