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书帝”这一说法源于2011年4月26日央视新闻频道报道的一则“武安钢铁调查——难回答的钢铁产能问题”视频。在这则新闻视频中,当地发改局官员马禄昌面对记者询问钢铁产能的问题,只会喃喃背书。该视频被大量转发评论,网友觉得“这就是一幕官场滑稽戏”,讽刺官员为“背书帝”。
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权力角逐中,许多功臣为了保住官位或性命,均采用了“装憨卖愚”的法子,以“背书帝”自居,效果还确实不错。 据《后汉书·贾复传》载建武后期事云:“列侯唯高密、固始、胶东三侯与公卿参议国家大事,恩遇甚厚。”也就是说,除高密侯邓禹、固始侯李通及胶东侯贾复外,其他众多功臣虽然社会地位...
说白了,宁当被广大网友唾骂的“背书帝”,也不愿意因说错话被领导批评。 了解官场潜规则的知道,官员接受记者采访,被骂为“背书帝”,最多被广大网友和媒体骂骂。但是单位的领导并不会因此而批评“背书帝”,相反很乐意,毕竟“背书帝”没有把事捅大。同时,“背书帝”的背书行为实际为单位赢得了应对舆论监督的宝贵...
背书帝也还能升...坐等评论 驾猪赶驴 饮水思洺 14 人家那叫会来事,你像人家那样你也会升 13663145520 以武为安 1 谁知道里面有什么猫腻没有 都来给我评 寺鼓晨钟 6 先给我一个工作吧,不求升官发财 13663145520 以武为安 1 大帝 包我 13663145520 以武为安 1 就他这样的还能升??还有没有...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发改委的官员马禄昌在记者询问钢铁产能的问题时,先是无言以对,再答非所问,现场数度静默。此采访被实拍成视频,并在网络疯传,网友讽刺性地将此官员称为“背书帝”。
央视新闻播出后,马科长”当众出丑“,开始被千夫所指:有人称他一问三不知,明显的尸位素餐,人浮于世,真是现代“官场现形记”也有人称他油嘴滑舌,各种答非所问,现场背书,封他为“背书帝”更有人称他满脑肥肠,不仅无能,形象还差不配当官。虽然当时也有另一种声音,称马科长大智若愚,是个装糊涂的...
央视也够坏的,直接就把这个场景播了出来,整个视频看上去如同一场黑色幽默的喜剧,如果加上马科长小声“别讲了、别讲了”的请求,让人不苦笑都不行,于是按照网络命名的习惯,马科长被网民称为“背书帝”。 上面说了两个大的背景:基建项目、基础投资拉动GDP,以及低碳节能、低污染。但这并非是这位官员所面对的大背景...
以下内容为记者采访实录:记者:目前为止我们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马科长:钢铁我们的历史发展比较长,产业工人比较丰富。记者:那到目前为止我们钢铁产能情况怎么样?马科长:我们实施精钢战略是想在调整布局的过程中,提高装备水平,做好节能减排,搞好循环经济发展。记者:能问一下,到目前为止钢铁产能情况...
只是,问责钢铁产业监管失位,板子不能只打在“背书帝”身上。那些未经国家发改委审批的小钢厂能够堂而皇之落地生根,这绝不是一个小科长一己之力所能办到的。镜头前出丑的“背书帝”只是一个失败的“木偶”,在镜头照不到的地方,还有更大的公权之手在翻云覆雨,为违规项目大开绿灯,给舆论监督打马虎眼。如何顺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