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蛔汤的药方 组成 榧子肉15克、使君子12克、槟榔18克、乌梅五枚、苦楝皮15克。 解释 本方为治疗胆道蛔虫证的经验方。方中乌梅味酸能安蛔止痛,使君子、苦楝皮,榧子肉均为驱蛔虫的要药,各药合用则驱虫力更大,槟榔杀虫消积,兼能行气通便,共成驱虫止痛的方剂。
胆道蛔虫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引遵义医学院方。具有驱蛔止痛之功效。主治胆道蛔虫症。出处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引遵义医学院方。歌诀 胆道蛔虫汤木香,延胡厚朴与槟榔。苦楝大黄使君子,驱蛔定痛急煎尝。组成 木香15g,槟榔30g,大黄9g,使君子、苦楝皮各15g,厚朴9g,延胡索15g。用...
邓铁涛:胆蛔汤 医道无涯 医师资格证书持证人【组成】 炒榧子肉、苦楝根白皮各15g,使君子(打烂)、枣子槟榔(切)各12g,乌梅10g。 【功效】 杀虫消积,驱蛔止痛。 【主治】 胆道蛔虫症。症见腹痛剧烈,上腹部有钻顶样绞痛,患儿哭闹不安,甚则寒战发热。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本方为10岁左右儿童剂量,可...
驱虫(乌梅丸)(胆蛔汤) 驱虫 凡能驱除或抑杀某些寄生虫的药物,称为驱虫药。以驱虫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叫做驱虫方。 本类方药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绦虫、钩虫等所致的疾患,肠道寄生虫病是儿童较为多见的疾病,临床上多见有腹痛腹胀,呕吐、涎沫、...
胆蛔汤用于驱蛔解痉止痛。主治胆道蛔虫病。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屈膝体位。 胆蛔汤--《临证医案医方》 【处方】槟榔15克, 苦楝根皮6克 ,使君子9克(炒香),炒榧子9克,乌梅3克,木香3克 ,炒枳壳3克。 【功能主治】驱蛔解痉止痛。主治胆道蛔虫病。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屈膝...
胆道驱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新急腹症学》。具有利胆驱虫之功效。主治胆道蛔虫病蛔滞型。症见发热,不思饮食,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象弦滑或滑数,舌苔黄腻或黄燥。歌诀 胆道驱虫是良方,苦楝根皮花槟榔。元胡木香使君子,再加厚朴与大黄 组成 槟榔一两(30g),使君子八钱(24g),苦楝皮五钱(...
胆蛔汤 【方剂出处】: 《临证医案医方》 【方剂歌诀】: 【方解】: 本方为治疗胆道蛔虫证的经验方。方中乌梅味酸能安蛔止痛,使君子、苦栋根皮,榧子肉均为驱蛔虫的要药,各药合用则驱虫力更大,槟榔杀虫消积,兼能行气通便,共成驱虫止痛的方剂。
胆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经验方》,有驱虫止痛的功效,主治胆道蛔虫病,亦可用治肠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 【方剂方歌】 胆蛔汤主楝根皮,使君榧子乌梅施. 再加槟榔合为剂,胆道蛔虫服之宜. 【方剂组成】 榧子肉15 g,使君子12g,槟榔18 g,乌梅15 g,苦楝根皮(先煎)15g。
胆蛔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临证医案医方》。具有驱蛔,解痉,止痛之功效。主治胆道蛔虫病。右上腹阵发性剧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屈膝体位。组成 槟榔15g,苦楝根皮6g,使君子9g(炒香),炒榧子9g,乌梅3g,木香3g,炒枳实3g。用法 水煎,内服。功用 驱蛔,解痉,止痛。主治 胆道蛔虫病。右上腹阵发性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