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泄,病名。由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其证每于黎明时即腹痛、肠鸣、泄泻。又名五更泄、五更泻。见《普济本事方》。《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张氏医通》卷七:“五更泻,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其泻每在五更天将明时,...
肾泄,病名。由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其证每于黎明时即腹痛、肠鸣、泄泻。又名五更泄、五更泻。见《普济本事方》。《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张氏医通》卷七:“五更泻,是肾虚失其闭藏之职也。……其泻每在五更天将明时,...
肾泄,中医:肾泄的功效与作用,肾泄介绍及知识点,中医大辞典。病名。又名五更泄、五更泻。指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见《普济本事方》。《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
每天早晨天末亮之前即肠鸣泄泻,故名“晨泄”。致病原因主要是肾阳虚,命火不足,不能温养脾胃,故又名“肾泄”。 五更泻是常见的疾病,而且肾不好的病人会有比较明显的五更泻的症状出现。有五更泻的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大便次数变多的症状,而且一般五更泻症状比较轻的人一般每天需要大便3次到5次,如果五更泻比较...
五更泻又名鸡鸣泄、肾泄,中医病症,最早记载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该病症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五更泻的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患者除注重腹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也要适当食疗。 发病部位大肠 ...
脾肾泄,病名,泄泻病之一。又名脾肾泻。其症候特点是:每日清晨天将明时,必登厕洞泄一二次。陈修园主张以四神丸加味主之,并谓:“大抵初泻与泻之未甚,宜利水,次补脾。久泻大泻,宜补肾,以胃关煎、八味丸之类为主,兼服补中益气汤以升其下降之气。”(《医药从众录·泄泻》)从施治的角度,达到...
肾泄,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又名五更泄。本病多因脾病及肾,肾元不足所致。症见泄泻日久不愈,黎明作泄,腹部疼痛,泻后痛减,腰膝时冷,面色黧黑,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宜温补脾肾,涩肠止泻,方用四神丸之类。
脾泄多溏,肾泄多晨,肝泄多痛,中医教你搞定泄泻 #中医 #科普 177 4 151 25 举报发布时间:2024-06-21 17:40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幸运鸿發👙📍 ... 讲解分明[赞][赞][赞] 3小时前·浙江 0 分享 回复 星空璀璨 ... [666][666][666] 47分钟前·广东 0 分享 回复 dyr4dqg9yftd ......
论肾泄多在黎明所由 凡人之生,二五妙合之顷,识神依托是中,即揽父精母血,以为立命之基,遂成左右两肾。肾间动气,即道家所谓先天祖气是也,藏乎两肾之中,以肾属水,故称坎宫。以平人气象言之,此气至子后一阳生,生即渐渐上升,历丑、寅、卯、辰、巳,而六阳已极,则入离宫;午后一阴生,即白气变为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