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5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龚亚明研究员、浙江大学棉花精准育种团队赵汀研究员、观赏植物基因组学团队张亮生教授、蔬菜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团队张明方教授等课题组合作在国际遗传学顶级期刊Nature Genetics发表了Reference genome sequence and population genomic analysis of pea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genetic basis ...
3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的赵书红教授团队历时五载,终于成功研发了高性能基因组育种计算新工具“天权”!“天权”不仅在单性状及多性状模型拟合、个体亲缘关系矩阵构建方面表现出色,而且计算速度更快、内存消耗更少,极大地提高了基因组选种选配计算的效率!“天权”助力动物基因育种研究 研究人员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传统...
强化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总体设计和系统部署,注重种质创新生物育种、水盐动态调控、土壤养分协同提升等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强化盐碱地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符合农业科研规律、改种治水改土一体化、多元创新主体高效协同的盐碱地综合利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北京时间2023年5月4日,国际顶级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黄三文团队在杂交马铃薯育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题为“Phylogenomic discovery of deleterious mutations facilitates hybrid potato breeding(利用进化基因组学鉴定有害突变进而指导杂交马铃薯育种)”。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特邀扬州大学农学院徐辰武教授团队发表综述《作物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作物GS功效的主要因素,继而从非加性效应模型、群体构建方案、多性状与多环境预测、多组学预测和育种芯片技术现状等方面阐述了GS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为推...
2022年6月8日,Nature 杂志同时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称“基因组所”)黄三文团队在植物基因组学领域的两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实现泛基因组在作物育种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研究一:野生与栽培马铃薯的基因组进化与多样性 为指导马铃薯产业的绿色革命,黄三文团队联合国内外优势单位...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是当下农作物育种技术中备受瞩目的一个方面。其中CRISPR-Cas9系统尤为突出。这种技术就像是一把非常精准的分子剪刀,可以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精确的剪切和修饰。例如在水稻育种方面,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能够精准地改变水稻中某些与产量相关的基因。传统的育种方法可...
种子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袁隆平院士的一生都是围绕水稻高产这个追求开展杂交水稻育种研究,从发现“野败”实现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到实现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突破,到完善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推动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可以载入史册的育种成就,为解决吃饱饭、保障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一、三系法杂交...
近日,华农动物遗传育种团队研究成果以“EXPERT expands prime editing efficiency and range of large fragment edits”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开发了新型基因编辑工具EXPERT,创新性地在pegRNA nick所在DNA链上游引入额外切口,并对pe...
因此,研究培育少球、无球悬铃木新品种,推广其应用符合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趋势,是统筹兼顾城市建设与生态涵养多元需要的一次重要突破。华中农业大学悬铃木遗传育种课题组在教授包满珠带领下,从1993年开始,针对悬铃木落果飞毛的问题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持续研发和协同攻关,在少花少球机制解析、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