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代育种人的接力奋斗,科研人员将橡胶树育种周期由41年缩短至27年,育成耐寒抗风高产品种8个,推动实现橡胶树种源自主可控,支撑我国植胶区域持续扩大,实现了我国橡胶树品种从引进到输出的根本性转变,为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安全供给做出巨大贡献。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6月20日,在海南儋州的橡胶林里...
陈定全的家乡昭化区卫子镇是“王家贡米”的核心产区,距今已有1300多年种植历史。为了选育出更优质的“王家贡米”品种,陈定全退休之后,常奔走于省市水稻育种科研单位,学习更新现代育种技术,收集优质水稻种质资源,为培育优质高产的“王家贡米”专用...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的天然橡胶封锁禁运,这棵树被我国首批橡胶树育种人筛选出来,作为优良母树,为我国橡胶产业的发展打下根基。这棵百年老树,见证了我国创造北纬18度以北大规模种植橡胶树的奇迹,同时也印刻了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三代育种人接续奋斗橡胶事业的故事。“橡胶北移”世界离不开橡胶。国防装...
从成为黑龙江海伦的第一个大豆女育种人,到被誉为“女袁隆平”,30多年间,李艳华只做大豆育种一件事,她不仅听得懂大豆“唱歌”,更有一套培育大豆的严苛标准;她把培育成功的豆种称为“孩子”,其中任何一个的表现好坏,都逃不过“鸡娃妈妈”的眼睛。因为成绩突出,李艳华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
“里下河所四代人坚守,再苦再难也不曾放弃,只为选育出良种。”李爱宏介绍,就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里下河所接连选育出“扬稻”系列新品,满足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种源需求。育种人心里没有冬天 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里下河所的水稻科研人员取得了累累硕果:育成的杂交稻“扬稻6号(93-11)”成为...
太阳直射点开始回归赤道时,西风紧,北雁南飞。如同追逐日照的一群候鸟,29位嘉兴农科院的育种人也收拾好了南繁的行囊。所谓“南繁”,就是在冬天前往中国的“天然温室”海南加种一季水稻,从而将原本长达七八年的新种选育进程缩短一半。一去南国,便是三四月。如此往返,已有数十载。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
黄耀祥(1916-2004),中国工程院院士,水稻遗传育种及其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专家,致力水稻育种研究60多年,是我国水稻矮化育种的主要创始人,在国际学术界被称为“中国半矮秆水稻之父”。 他从物理系改读农艺系 一粒种子有多大的力量?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
2000年左右,青海大学春油菜遗传育种团队曾到内蒙古去交流。当地人告诉他们,这里超过90%的油菜地里都种着青杂系列的种子,长势喜人、产量高。而在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初期,种子示范与推广曾面临着重重困难。那时,青杂系列种子繁殖成本高,要卖到6块钱一斤,而市场上商品油菜籽价格才不到2块钱一斤。老百姓不买账,...
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人利用海南冬春两季独特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加种一季或两季水稻,在一年中完成2-3个育种世代,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据统计,全国有近两万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全国育成新品种的70%以上。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说:“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很少有人知道,南繁有一...
1990年,年仅29岁的孙德岭接手了花椰菜育种工作,那时我国缺少自主培育的菜花品种。为了让老百姓吃上质优价廉的国产菜花,孙德岭立志打造中国人的菜花品牌。30多年来,他坚持自主创新,攻克了多项菜花育种技术难题,于2019年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菜花全基因组测序,在国内外首次研制出“菜花育种专家系统”,创建了菜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