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 据调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中青年居多,18 至 30 岁是高发病人群,50 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
1、胃肠动力学异常:结肠电生理研究显示,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分钟的慢波频率明显增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对各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如进食、肠腔扩张、肠内容物以及某些胃肠激素)的动力学反应过强,并呈反复发作过程。 2、内脏感觉异常:直肠气囊充气...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一组以长期、反复发作性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为特征,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解释的症候群。过去称为粘液性肠炎、结肠痉挛、结肠过敏、过敏性结肠炎、易激结肠等。本病为临床常见病,西方国家统计占胃肠门诊的 20%-50% ,多见于中青年人...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建议中国的IBS诊断标准如下:反复发作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具备以下任意2项或2项以上(①与排便相关;②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伴有粪便性状或外观改变),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治疗 ...
肠易激综合征的自我调理 一、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什么病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大便性状改变,通过胃肠镜等检查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的异常。过去曾称为黏液性结肠炎、结肠痉挛、结肠过敏、过敏性结肠炎、易激结肠等,现在统一命名为肠易激综合征,根据主要症状分...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罗马Ⅲ将其列为功能性肠病的一类,患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
对于肠易激综合征的饮食要求1保证营养的均衡 由于患者的肠道功能下降,很容易出现一些营养不良的现象,因此日常要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比如:可以多吃瘦肉、猪肝、牛肉、猪血、淡水鱼虾、鸡汤、鸡蛋等食物以及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2吃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症状相对比较严重,无论是米饭(任何主食)还是...
肠道易激综合症有哪些症状?从两大体征分别介绍。 一、消化道症状。 1.腹痛。腹痛是肠道易激综合症的一大典型症状,多发生在下腹部或左下腹部,大便之前疼痛感加剧,吃一些生冷食物之后就会更加严重,而且多发生在清晨四五点。腹痛的发生率是非常高的。 2.腹泻。很多肠道易激综合症患者大多会有腹泻的症状,经常表现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临床表现,而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典型症状为与排便异常相关的腹痛、腹胀,根据主要症状分为:腹泻主导型;便秘主导型;腹泻便秘交替型。精神、饮食、寒冷等因素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 基本信息 中文名: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