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迫不及待要分享给你这个资源,相信能满足你的小期待~ 快戳[08-2025年考研中医综合全程-2025年考研中医综合全程-2025年医考帮中综全程-中医考研精讲课-中内-05.中内:第五章 肝胆系病证]查看~ 你觉得这个资源怎么样,还有没有其他想要的资源呀?
1.肝郁气滞情志不遂,郁怒恚怒伤肝,导致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进而可病及于胆,肝胆疏泄无权,形成肝胆气滞,而成胁痛、胆胀等肝胆病证。 2.肝火上炎肝郁气滞,久郁化火,火热燔灼,气滞火灼于肝胆,而成胁痛等病证。 3.肝阴不足素体阴液不足,·或久病耗伤,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或肝郁化火,火盛伤阴,以致肝阴...
肝胆湿热,病证名。指湿热之邪蕴结肝胆的病证。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酒,过食肥甘辛辣,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所致,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蕴而化热,阻遏肝胆而成。证见胁肋胀痛,灼热,腹胀厌食,口苦泛恶,小便短赤或黄,大便不调,或身目发黄,舌偏大,舌红苔黄厚而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
2、肝的第二类兼证:肝脾不和 主要表现出来的症状是不思饮食,腹胀,肚子里边经常咕噜响,伴有肠鸣,大便稀。临床上比较典型的方剂,就是逍遥丸或者是逍遥散等。 3、肝的第三类兼证:肝胆不宁 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就是,虚烦不寐,经常做噩梦,噩梦中会被惊醒,...
中医“肝胆系病证”概述 一、肝胆的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其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量的作用;肝主筋脉司全身筋骨关节之屈伸;肝开窍于目,目受肝血滋养而视明。胆与肝互为表里,胆能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二、肝胆的治法治则 1.肝体阴而用阳,肝病可分为肝体病和肝用病两...
肝胆病证证形及治法是什么? 一、胁痛 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3、肝阴不足:养阴柔肝-一贯煎 4、瘀血停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 二、黄疸 1、热重于湿:清热利湿、佐以通腑-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利湿化...
胁痛,胁部肿胀就是胁痛,一共四个证型。 疼痛的病,基本都是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治疗总则——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一,胁痛 1.肝郁气滞——胁肋胀痛,(胀就是气滞)+脉弦——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 2.肝胆湿热——胁肋疼痛(重着或灼热疼痛)+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本文介绍了胁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 第二节 胁痛 胁痛是以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位的统称。如《医宗金鉴·卷八十九》明确指出:“其两侧自腋而下,至肋骨之尽处,统名曰胁。”《医方考·胁痛门...
脉弦滑数。瘀血阻络主要脉症为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胁下积块,面色晦暗,或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以上各种证候特征,均需结合具体临床表现来判断。中医治疗肝胆病证时,注重辨证施治,调和阴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方法,以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