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药物治疗: 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可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可溶解血栓。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保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可保护肝细胞。 3.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通过在肝内建立分流道,降低门静脉...
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高压和血流淤滞,会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这种并发症较为常见,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在进行了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脾静脉栓塞率可高达25%左右。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初期,当血栓缓慢形成时,局限于门静脉左支,右支和肝外门静脉,这些位置侧支循环丰富,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被忽...
研究[1]提示抗凝不仅可提高PVT再通率,降低PVT进展率,延缓肝功能失代偿,还可提高生存率[3, 6-8],且未增加总体出血风险[5-6, 9],部分研究[3, 6-7, 9-10]还提示可降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或改善肝纤维化。据目前报道[1, 11],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在肝硬化并发PVT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或优...
一方面,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持续损害血管内皮,使部分内皮细胞脱 落或胶原暴露,导致血小板黏附,促进血栓形成[25];另一方面,细菌易位引起的菌血症在门静脉区水平较高,致使内皮细胞活化并释放vWF[11]。 内镜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腹部手术、炎症或创...
门静脉血栓属于肝硬化的并发症,首先肝硬化本身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代谢疾病,当出现门静脉血栓以后使他的...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肝硬化(LC)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年发病率为5%~10%(Intagliata NM, et al. Gastroenterology.2019;156(6):1582-1599.)。抗凝治疗是近期(近6个月内发生)门静脉(PV)主干或肠系膜静脉阻塞性血栓形成(>50%管腔梗阻)的首选...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时代,长期患者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状,一般的原因都是由于肝功能不全,凝血以及抗凝机制...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21. |A.,22. |B.,23. |E.,24. |E. (25~27题共用备选答案) |A..快速尿素酶试验 |B..幽门螺杆菌培养 |C..血清学检查 |D..胃组织学检查 |E..14|C.尿素呼气试验反馈 收藏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的指南或共识。本专家共识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及国内专家共识意见,系统阐述了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诊断、病情评估以及治疗策略,以进一步规范临床诊疗实践。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可影响肝硬化的预后、增加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其形成原因包括:1.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内假小叶形成,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流速度降低。2.肝脏功能不全,凝血及抗凝机制紊乱,肝脏参与合成的抗凝血酶Ⅲ、蛋白C等合成减少。3.肝硬化患者有出血倾向,并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