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肝癖症状条目页面。介绍肝癖是怎么回事,肝癖的原因,肝癖怎么办,如何治疗等。肝癖又名肝痞。 肝癖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淤积于肝。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 本...
1. 病名中医:肝癖西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 疾病诊断中医诊断:(1)痰湿阻滞证:胁肋隐痛,胸脘痞闷,体胖 头晕恶心 食欲不振,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2)湿热蕴结证::胁肋胀痛,胸脘痞满,纳呆恶心,口干咽干,身目发黄,小便色黄,低热,厌食油腻,腹胀,舌红...
一、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贪逸少劳、情志不遂、久病体虚是肝癖的主要病因。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情志不遂则肝气郁结,气机升降失调,致血行不畅、水湿不化,郁结于肝,可发为肝癖;长期的饮食不节、贪逸少劳导致脾胃虚损,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
肝癖与胁痛均可出现胁肋部疼痛不适症状,但胁痛多不伴胁下积块,起病可急可缓,发作时多伴有情志不舒,胁痛病因除饮食、情志、劳欲等内因外,尚有外感湿热、跌仆损伤等外因,多对应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肝炎,胆系疾病,肋间神经痛及胁肋部外伤等;而肝癖可出现胁下痞块,起病缓慢,除肥胖外早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病因...
肝癖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運,痰濁淤積於肝,以脅脹或痛,右脅下腫塊為主要表現的積聚類疾病。肝癖的診斷[診斷依據]1.多發生於體型肥胖的中老年人。起病多緩慢。2.肝區疼痛,脅脹,疲乏,腹脹不適,體胖,苔膩脈滑。3.肝臟腫大、充實,表面光滑,無明顯觸痛。
肝癖(脂肪肝) 一、概述 脂肪肝是脂肪性肝病的简称,包括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大类。目前该病全球的平均发病率在20%左右。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而且在不久的将来其发病率会超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第一...
肝癖是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淤积于肝精微,反停而为水湿,聚而生痰浊,痰浊阻络,血行 所致的早期无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见胁胀或不畅,留而为瘀,痰瘀互结于肝,阻滞肝脉而成 痛,右胁下肿块等症状的积聚类疾病。肝癖在中医本病[1]。 病证分类与代码(修订版)的编码为A04.02.06。2.2.2病理性质多为本...
肝癖 肝癖,中医病名。是指因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淤积于肝,以胁胀或痛、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肝癖又名肝痞。好发于体型肥胖的中老年人。单纯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常并发胸痹(心痛)、风眩、肥胖病等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脂肪肝。
哪有什么脂肪肝,古代就叫“肝癖”,成本也就几块钱 60秒响应24小时在线98%好评 请详细描述病情(具体症状、患病时长、用药情况等),以便我们为您找到适合您的医生。 哪有什么脂肪肝,古代就叫“肝癖”,成本也就几块钱立即咨询 真实医生问诊 医生资质保真 未解答全额退 391人正在问医生 请问硬化肝怎么治-肝变硬了还...
病机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成痰,痰浊入络,停滞于肝;或情志过激,愤怒忧郁伤肝,思虑伤脾,久则内伤脏腑,影响气机,气血不和,气滞血瘀,而成肝癖;或少劳多逸,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脾气困滞,脾失健运,痰饮、水湿内停而致肝癖。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脾、胃、肾等脏腑。病机特点是气、湿、痰、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