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节,湿热蕴结 小儿脾常不足,若嗜食甘肥,伤及脾胃,湿热内生;或过食辛辣发物及腐败食品,致使脏腑功能失调,痰湿不化,湿热火毒内生;或食入染有阿米巴包囊的不洁之物后,积滞内阻,脾运失司,蕴湿生热,湿热壅滞,流注肝络,蕴结不散,气血凝滞,发为肝痈。 惊恐郁怒,肝火内生 惊恐伤志,恼怒伤肝,肝气横逆;忧思...
肝痈-中医外科术语 【肝痈】痈生于肝脏的称为“肝痈”。本病多因肝郁化火,肝胆不和或膏粱厚味,湿热虫积,壅结于肝;也有因闪挫跌仆等外伤而致血络瘀阻郁结而成。初起有右侧胁肋隐痛,并逐渐加剧,甚至不能向右侧卧,影响呼吸。起病急慢不定,常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如因痰火而成的则起病较缓,大多无全身症状,...
1、《辨证录》:肝痈。 2.《石室秘录》:脾郁生胁痈。 组成:柴胡二钱,白芍一两,香附二钱,薄荷二钱,当归一两,陈皮一钱,枳壳一钱,天花粉三钱,生甘草三钱,金银花一两。 用法:水煎服。 5.消坚散 来源:《医门补要》卷中。 主治:肝痈。 组成:郁金,归尾,玄胡索,木香,...
患者平素嗜食肥甘酒醪,湿热内盛,兼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湿热内阻,营瘀卫滞,郁久化毒,腐肉为痈,目前肝痈已成。立即复查肝脏强化 CT 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西医诊断: 肝脓肿。中医诊为肝痈,辨证为湿热内阻证。 二、治疗经过 治宜疏肝利胆、清热化湿、解毒消痈,方选茵陈蒿汤合四逆散加减(见下图)。处方: 茵陈,炒...
肝痈是因邪热虫毒等淤积于肝,致气血腐败,酿成痈脓。以急起发热,右胁痛,右胁下肿块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痈病类疾病。 本病主要指西医学所说的肝脓肿,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亦可归属本病范畴。 [诊断依据] 1.好发于中年男性。起病多急。 2.可突起寒战发热,或为不规则的长期发热。肝区钝痛,放射至右肩部,深...
肝痈,以急起发热,右胁腹部疼痛拒按,右胁下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素问.大奇论》:“肝雍,两胁满,卧则惊,不得小便。”多因肝经积湿热,郁结成痰蕴蒸而成。初起于期门穴处隐隐作痛,局部微肿,继则痛引胁肋,按之疼痛明显,侧卧、咳嗽或便溺时疼痛加剧,全身反应常常恶寒发热,脉见弦数有力。重则证见局部肿痛...
粤.黄成义-肝痈音频:00:0002:31 文源:易简经方 简介:黄成义,月眉居士,台湾桃园人,年七十有余。台湾“中医三剑客”之一的黄成义老师,自称为六淫派中医,其中医病理体系贯通天地之道,结合多年的全真临床实践,理论与实践功底非常深厚,被大陆中医爱好者称为“台湾三剑客”之东邪黄药师,年轻时,...
肝痈主要指西医学所说的肝脓肿,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亦可归属本病范畴。症状突起寒战发热,或为不规则...
按语:肝痈出《黄帝内经·素问》,即肝脓肿,系肝的化脓性疾病(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临床分初期(脓肿开始形成)、中期(脓肿已形成)和恢复期(脓肿缩小或消失)。本病脓肿已成,西医主要靠穿刺抽脓与置管引流;中医却有内消疗法,本案即是。 本例属高龄患者。西药治在病原——抗菌;中药疗于病理—化脓消肿,以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