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便训练时引起的强烈冲突可能造成两种肛门期人格:一种是肛门排泄型人格,表现为邋遢、浪费、无条理和放肆;另一种是肛门便秘型人格,表现为过分干净、谨慎,注意小节,过分注意条理化。他认为在此过程中,儿童的手和身体的运动得到锻炼,学会合作、模仿和反抗。因此,弗洛伊德特别要求父母注意对儿童大小便训练不宜过早...
病情分析:肛门滞留人格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属于人格发展阶段之一。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在早期发育过程中会经历几个心理性的焦点阶段,其中包括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肛门期大致发生在1到3岁之间,此时儿童的主要心理兴趣集中在排便控制及相关活动上。 如果在肛门期,儿童由于过度严格或过...
肛门滞留人格是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幼儿时期的肛门期1-3岁,由于排便训练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心理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形成的一种人格特征。 在肛门期,儿童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排泄功能。如果在此期间,父母对儿童的排便训练过于严格或过于宽松,都可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过于严格的训练可能会导致...
病情描述: 肛门滞留人格是什么 医生回答(1)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滞留人格,即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人格障碍,其特征是对规则、秩序和控制的过度关注。这种人格倾向的人通常表现出完美主义,难以容忍错误或不完全的事情。他们经常在细节、规章制度和时间安排上花费大量时间,以至于影响了...
肛门排出型性格(anal expulsive character)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格发展的第二个阶段。约一岁半或一岁半至三岁。儿童的性感区(即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由口、唇转移到肛门。性活动和快乐来自儿童由肛门排便时得到的快感或满足。弗洛伊德认为,肛门区与口腔区一样具有重大的性欲意义,儿童可在排便时获得快感。若受到...
肛门性人格 肛门性人格(anal personality)是2016年发布的心理学名词。公布时间 2016年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出处 《海峡两岸心理学名词》第一版。
肛门滞留人格也叫肛门人格是精神分析的心理术语,指的是肛门期因为反抗父母妨碍肛门性欲的满足,特别不满如厕训练而形成的性格。 在临床上因为对于反抗,所以会出现肛门固着型性格或者是肛门排出型的性格,对于肛门固着型的性格,个体成年以后发展往往固着在肛门训练大小便时的性格表现。
肛门滞留人格是指一种心理疾病,其特征是患者将自己的情绪、想法和记忆“困在”肛门,以至于无法处理或释放,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患者在童年时遭受到过度的创伤、折磨或压抑而导致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许多肛门相关的疾病,如肛裂、痔疮、湿疹等,还会出现一些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害怕、紧张、易怒等。治疗肛门滞留人格需要...
肛门期排泄型人格是指一种不合理的、不健康的人格特质,它会造成一种极度的抑郁和焦虑,并且影响到个人的社交能力。这种人格特质会导致个体极端地抑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至于他们会经常出现抑郁、焦虑和容易受到外界伤害的情况。此外,对于这种人格特质,他们会有一种特殊的排泄习惯,例如会出现精神压抑、消极思考、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