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是什么意思词典解释 肃顺[ sù shùn ] ⒈ 人名。(西元1818~1861)清宗室,郑王端华之弟。咸丰间,官至御前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为文宗所信任。文宗崩,穆宗立,肃顺与端华及怡王载垣等顾命主政务,因阻挠太后垂帘听政失败,而与端华、载垣均被杀害。
行刑时的肃顺被反绑着双手,他身材肥胖,面色苍白,他还穿着为先帝服丧的孝袍,脚穿的那双布鞋也用白布包裹,当经过骡马市大街时,一群儿童对着他训斥道:“肃顺也有今天啊!”,还有人往他脸上扔瓦片泥土的,一时间肃顺满脸泥血,面目全非。刑场上,睿亲王仁寿和刑部右侍郎载龄监刑,旁观者除了有普通百姓;还有...
而在热河行宫时,肃顺统领行在一切事务,手里也有一支保卫皇帝的卫戍部队。但咸丰驾崩后,肃顺不知怎么想的,多次以“差务暂较繁忙”为由,请求辞去步军统领等职务。两宫太后当然求之不得,没了兵权的肃顺,再怎么闹腾也翻不出花来。在这个方面,慈禧看得比肃顺清楚,她不仅主动拉拢了恭亲王奕䜣,还得到了原军...
【肃顺不死,满清不亡 ,这话虽有些夸张,但他确实是满蒙权贵中一位难能可贵的有见识、有眼光、有才干的能臣...】肃顺并非英勇豪杰,也非道德典范。他未能如左宗棠驱逐阿古柏、收复新疆,也未像曾国藩、李鸿章平定太平天国,更未能像曾、李、张之洞引领中国步入近代化。史料显示,肃顺极端排外,甚至欲抽洋人耳光,与...
很多人认为肃顺招惹了两宫皇太后,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但更关键的是,他的一些行为激怒了所有八旗权贵,触及了这些人的利益,肃顺的下场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了。一、肃顺持宠皇恩,受命辅政权倾朝野 乌尔恭阿的第六子肃顺,由于他的哥哥端华继承了王位,因此只能在宗室中过着悠闲的生活。尽管如此,肃顺却...
所以,当肃顺被斩首,曾国藩对此的态度可以理解,可在当时慈禧太后看来,肃顺的死却一点不冤枉,甚至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按理说,肃顺位高权重,又是咸丰帝的托孤大臣之首,咸丰帝还曾给他留下密诏:危急时刻可行使擅杀大权。但是令人不解的是,当时的肃顺正值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可如此地位显赫的肃顺,却...
要说慈禧这辈子最恨的男人,不是恭亲王奕訢,甚至不是他一手养大的光绪皇帝,而是差点要了她命的肃顺。就是这个男人,让慈禧深切地体会到了死亡的威胁是个什么滋味。肃顺可不是一般人,他不姓肃,他是正宗的爱新觉罗后裔,他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七世孙,家里排行老六,他三哥端华世袭了郑亲王铁帽子头衔,肃顺年轻的时候...
在这八个顾命大臣中,咸丰皇帝最信任最器重的就是肃顺,同为爱新觉罗的子孙,肃顺在咸丰一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官运犹如坐上了火箭,屡屡刷新纪录,从一个御前侍卫一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咸丰皇帝就是肃顺的伯乐,没有咸丰就没有肃顺。而作为权倾一时的风云人物,肃顺和他的主子咸丰面...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议论,由侍卫到宠臣,感觉肃顺多少有些奸佞之臣的影子。这是一种历史的错觉。慈禧后来抹黑不少。真实的肃顺,不是靠官场雕虫小技,而是靠能臣铁腕起家的,“戊午科场案”、“户部宝钞案”,便是他的手笔。大清到咸丰年间,官场已经昏庸不堪,所谓朝廷重臣,个个都是“多磕头,少说话”的...
肃顺,这个清末了不得的权臣,最后竟落了个凄惨的结局,实在让人感慨万千。难道他真就因为把两宫太后给得罪了才这么倒霉?实际情况可比表面上复杂得多啦!肃顺这辈子,到底把谁的好处给弄没了,触犯了哪些权贵的利益,才让他最后躲不过倒霉的结局?在这当中,又藏着啥样的宫廷争斗和权力较量?咱们一块儿走进那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