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强夺之地。夺之人者臣诸侯,夺之与者友诸侯,夺之地者敌诸侯。臣诸侯者王,友诸侯者霸,敌诸侯者危。 用强者:人之城守,人之出战,而我以力胜之也,则伤人之民必甚矣。伤人之民甚,则人之民恶我必甚矣;人之民恶我甚,则日欲...
【题目】与“楼高莫近危阑倚”中的“危”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 B. 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 C. 危楼高百尺 D. 居安思危
聚敛钱财的君王,自然会招来别国觊觎前来抢劫。由于老百姓痛恨君王搜刮民财,所以当别国来侵略时,老百姓就会视若无睹,甚至倒戈。结果,君王自己辛辛苦苦聚敛的财物,反而成为别国的,壮大了别人的力量,自己最终一无所有,得不偿失,甚至会反过来祸及自身,导致亡国身死的下场。 搜刮民脂民膏,会动摇国本,失去民心,是亲者...
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在荀子看来,君王分为好几个等级,分别是“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实际上这是对于君主和领导级别的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取民,为政还有修礼。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想要成为一个合格君王,需要做到的层次就是这三个层次,而根据排序越能朝向修礼发展,越能成为优秀君王。...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战国时期。根据材料“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可知,题干强调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A项正确;“实现四民平等”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战国时期还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C项;“人民管理国家”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肺腑之言】 马云:荀子曰善聚敛者,招寇,肥敌,意思是聚敛财物的人,容易招来土匪与盗贼,自己的敌人会不顾_一切来抢夺。所以古人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现在中国的足球不景气,读书的少儿也有很多考...(分享自 @百度贴吧)#来手机贴吧,看你想看的# O网页链接 ...
所属专辑:《荀子》百家争鸣集大成者 喜欢下载分享 声音简介 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子产,取民者也,未及为政也;管仲,为政者也,未及修礼也。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实府库。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
【原文】故我聚之以亡,敌得之以强。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 【译文】所以,为自己搜刮民财以致灭亡,敌人得到这些财物因而富强。搜刮民财,实是招致侵略者、肥了敌人、灭亡本国、危害自身的绝路,所以贤明的君主是不会走这条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