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耕地尤显重要,全省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土地资源极其短缺,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耕地分布呈现陡、碎、薄、干等特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如何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牢牢端稳贵州饭碗?多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
例如,由于此前缺乏开发耕地的制约机制,一些地方的后备资源已被农户无组织、零散开发,如种植果树、挖鱼塘等,这为管理带来不便,也浪费了资源,不利于国家对耕地后备资源的整体规划调配。有基层干部坦言,这种状况不便通过行政手段加以有效约束和管控。目前各类政策的保护对象是耕地,耕地后备资源还未开垦认定成耕地,因此...
自然资源部关于耕地资源的20问20答 1.一般耕地主要用来种什么? 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有关问题的通知》(自然资发[2021]166号)明确: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不破坏耕地耕作层且...
“简单来说,耕地后备资源就是适合开发为耕地的资源。从类型来看,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主要包括荒草地、盐碱地和裸地等。”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钱文荣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各地通过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有效补充或新增了耕地。特别是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时,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实现耕地占补...
据介绍,目前全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建设用地总量管控、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等工作进展顺利。全国土地日之际,新京报记者来到湖南长沙,探访了当地节约集约用地和全域土地综合治理成效经验。截至去年底,我国1304个试点实现新增耕地47万亩 土地整治一直是“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重要...
耕地类型的保护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耕地的保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我国耕地面积不足,耕地质量不高,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导致耕地被大量占用、征用和转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耕地结构不断变化,...
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是关乎人民一餐一饭的关键,承载着国计民生之重。党的二十大提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而我省的自然地理情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92.5%,面对坡地多、平地少的耕地实际情况,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
耕地资源名词解释 耕地资源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和城市化的进程,耕地资源逐渐减少,保护耕地资源变得尤为重要。 耕地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而耕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其次,耕地资源...
央广网北京9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晶)9月19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由自然资源部等部门介绍相关工作情况。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自然资源副总督察刘国洪在发布会上表示,党的二十大以来,自然资源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聚焦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2021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