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列传·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因为他修道养性而长寿。 从孔子死之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时说“:开始秦与周合在一起,合五百年便分离,分离七十年而有霸王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即是老子,有人说不是,世人也不知哪种说法正确。 老子,就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之子名为宗,...
今天咱们一起聊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先看老子,这位楚国苦县的智者,曾是周王室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慕名来问礼,老子直接“点化”:“你说的那些人,骨头都朽了,只有话还在。君子得意时就积极入世,失意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遇而安。真正的商人把宝贝藏得严严实实,看着像啥都没有;君子德行...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实。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
申不害的学说本源黄帝和老子而以循名责实为主,他的著作有两篇,叫作《申子》。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他学说的理论基础来源于黄帝和老子。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
《老子韩非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因限于篇幅,司马迁无法详细论述道家、法家的各个流派,故而只能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庄、申、韩为其立传。司马迁以老子“深远”,说其所贵道“...
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摐,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