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注》二卷,魏王弼撰。案《隋书·经籍志》载老子《道德经》二卷,王弼注。《旧唐书·经籍志》作《玄言新记道德》二卷,亦称弼注,名已不同。《新唐书·艺文志》又以《玄言新记道德》为王肃撰,而弼所注者别名《新记玄言道德》,益为...展开∨ ...
老子注 陳澧 公版免费书·经史子集·1.65万字 完本| 更新时间 2015-12-24 15:58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常道不可道,常名不可名也。常道常名谓道也。二十五章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是也。道在天地之先,而万古不变,故曰常也。既有天地之后,万变不穷,其...
《老子注》·第一章老子注 王弼 著 大 中 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之時則為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為其母也。
老子注马一浮 / 崇文书局 / 2016-9-1出版 想读 在读 读过 豆瓣评分TM打开App评分 8.5 14人评分电子书/纸质版购买12.00元起简介 马一浮自序:此庚申年逭暑所作。以老子义印合般若、方等,于禅则与洞山为近,触言玄会,亦似通途寥廓,无有塞碍。后以病缘中辍,不复措意。维老氏之旨未必...展开...
王弼的《老子注》既是对当时社会存在的反映,也是对前人遗留的精神文化成果的继承。不仅仅表现为它对前人某个具体观点的吸收或者是批判改造,更表现为它对当时理论发展必然趋势的顺应。所以王弼的《老子注》对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无疑是一个好的著作,并深刻反映了当代历史的内容。1)、破旧立新 首先是对传统经典以及...
王安石提倡“圣人无我”,其政治上的用意,则是以此来约束帝王,劝其不要刚愎自用,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而要能听得进大臣的意见。根据政治需要来诠释《老子》,是王安石《老子注》的一个鲜明特点。 综上所述,虽然王安石的《老子注》保存下来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是我们从中...
2章 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名]数也.自然已足.为则败也.知慧自备.为则伪也.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
老子注 目录83章 书封页共83章 版权信息页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 三十三章 三十四...
老子注 王弼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時.則爲萬物之始.及其有...
王弼老子注 经部: 易类 书类 诗类 礼类 春秋类 孝经类 五经总义类 四书类 乐类 小学类 启蒙蒙学 史部: 正史类 编年类 纪事本末类 别史类 杂史类 诏令奏议类 传记类 史钞类 载记类 时令类 地理类 目录类 史评类 职官类 政书类 子部: 儒家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