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来说,“老子化胡说”的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当时,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一些佛教徒和文人开始尝试,将佛教与道家思想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文化土壤。确实,这种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但也引发了一些关于佛教原始面貌和来源的争议。久而久之,便有很多人认为,佛教传...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道教的创始人,他的《道德经》是道教的经典,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但是,你知道吗?在历史上,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子不仅是道教的祖师,还是佛教的始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说”。“老子化胡说”是指老子西出函谷关,到了天竺(即印度),化身为释迦牟尼佛,对天竺人实行教化的传说。
北方的佛教再也不可能是和道教同席的兄弟友人,成为了石勒打压汉族的工具;佛教也不再愿意依附道教,成为“老子化胡”叙事解构下的对象,开始进行切割、划清界限。 在西晋以前,由于佛教剃发、易服、弃亲等风俗与中国社会文化存在着很大差异,社会上鲜有出家者。朝廷更是明令禁止汉人出家。“西晋以上,国有严科,不许中国...
这些《化胡经》说老子在周幽王时出函关,被尹喜强留著《道德经》,后与尹喜相约于成都青羊肆,正式收尹喜为弟子,一同西去教化胡人。隐居在罽宾国某山中,遇一胡王狩猎,胡王初时向老子问道,继而又欲加害老子,与老子比赛设厨会,以火烧、水沉老子,都不能伤老子,最终信服。老子乃向胡王传教,胡王遂率全国男女剔除...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老子化胡”的说法是早期外来宗教传入中国时,为了能让中国人所接纳,而广泛使用的说法。佛教于汉代初传入中国时,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传播和衣着打扮上刻意将自己与道教混同,袄教、景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早期也都持“老子化胡说”来拉拢信众,依附于黄老道教以争取华夏文化价值观上之...
🌍佛教初入中国时,社会上流传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说法,即老子化胡成佛的传说。这一观念旨在宣传佛道同源论或老子转生论。📜在汉末三国时期,这种化胡说的观点广泛流传。《后汉书·襄楷传》中就有记载:“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而《魏略·西戎传》则提到:“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
以佛道二教作为主体展开对“老子化胡说”之认同与论争, 凸显了华夏文化与外来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时代概况。对于在历史中存在的“老子化胡说”, 其真伪其实并不重要, 通常也并不决定佛道二教论争的成败, 但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该说的论辩展现出的华夏价值观与外来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时代意义。
老子化胡是指中国老子西出函谷关,到西域对西域人,天竺人实行教化的传说。根据老子化胡说,佛教其实亦源出老子,释迦牟尼是老子的徒弟。 刀叔观点:道教典籍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段话,很有可能是佛教于汉代东传时,为了接地气的一个谎言。 老子化胡是指中国老子西出函谷关,到西域(包括天竺)对西域人,天竺人实行教化的...
《老子化胡经》是道教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主要记载老子出关教化外国人,创立外国宗教(包括佛教、摩尼教等),历时千余年。关于《老子化胡经》之作者,一般认为是西晋道士王浮。然则根据学者考证,老子化胡的说法,在东汉明帝时就已经存在,且未必是出自道徒,极可能是佛教徒初传,是为求中土流传,而有意攀引的...
二是因为蒙古人本来就是中原人认为的胡人。也就是这样,忽必烈组织了一场国家层面的道教、佛教大辩论,最后判定道教失败,然后不但毁掉《老子化胡经》等各种道教经典,还强迫道教徒剃发,变成佛教徒,道教的道观改为庙宇。也就是说,在国家领袖的强行干预下,这场持续千年的争斗才宣告结束。(参考资料:《老子化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