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叫“老子军”,是因为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是苏州名人,他还曾经在陕西做官,主持过西夏防务。由于范仲淹治军能力出色,西夏人便尊称他为“小范老子”,赞其“胸有十万甲兵”。张一麐、李根源借以“老子军”的名称,表达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效法先贤之志”的鲜明态度。经过紧张筹备,1937年9月,张一...
“老子军”有这么个规定哈,全国的老头儿都能参加。要是满了60岁呢,那就能当正式军啦。55岁到59岁这个年龄段的,就只能是预备军喽。50岁到54岁的呢,就是续备军。不过啊,谁要是有抽大烟啊,跟日本人投降过之类的那些不光彩的“黑历史”,想加入?门儿都没有,一律不准!在职责分工这块儿呢,就规定成...
在《组织》一项中说,“老子军”是全国性的组织,全国各省市的老年男同志,皆可自由参加。 在《目的》一项中说,“老子军”以敢死为目的,宣称“青壮人员前程远大,来日方长,若牺牲太多,未免可惜”。规定凡青年不必牺牲者,则“老子军”当代之。 在《军制》一项...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苏州两位古稀老人张一麐、李根源干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组建“老子军”,专收60岁以上敢死老人,口号是“替年轻人去死”!这支平均年龄超60岁的特殊队伍,用行动诠释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一、文弱书生变“铁血将军”:张一麐的逆袭人生张一麐12岁中秀才,18岁成举人,曾是...
而他的建立者张一麐更是一位文质彬彬,从未上过战场的清朝“进士”,张一麐建立的这支军队就是十分具有传奇意味的“老子军”,他们的初衷也是十分简单,用自己衰老的身躯代替年轻人牺牲在战场上!爱国志士 张一麐是一个十分具有才华和声望的大文人,他出身于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江南水乡苏州,遥想当年,这片土地就...
“老子军”得名于其成员均为年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创始人之一,清末举人张一,曾在民国历任总统府秘书长、教育总长等职务,却因袁世凯恢复帝制的企图而辞官回乡。另一位创始人李根源,曾任北洋政府代总理,云南讲武堂创始人。两位仁人志士在七七事变爆发后,为国出征,决定组建“老子军”。发起倡议 “老子军”发起...
“老子军”拥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只招收全国各地的老年男性,年满六十岁以上的才能加入,而六十岁以下的算作预备军。其目标是敢死为终极目标,代替年轻人去战斗,减少他们的牺牲,保留抗日战争的青壮年力量。虽然“老子军”的组建计划最终流产,但创始人张一麐等人的抗日救亡之路并未就此结束。他们成立“老子军...
让老人家在抗日战场上也能露一手,让全世界的老人都瞧瞧,不是只有年轻人能打仗,老头子们也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时候。“老子军”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粗俗,其实是取自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自称“小范老子”。范仲淹可是吴中的本地人,他在历史上可是个厉害的人物!他主张改革吏治,推行了庆历新政,...
在有了明确的架构后,老子军正式成立了。于是开始通过报纸招募士兵。 在发布的制度中是这样写的,满60岁的人合格,没有满60岁的人是预备军,没有满50岁的人是预备军。 在发布的职务中明确地写出了,老子军的士兵主要负责吸引火力或开动机关,破坏敌军的军械或重工业。还在最后明确地标出,任何怕死的士兵,都将成为被制...
9月16日,蒋介石特意致电张一麟,告诉他们“军事组织,贵在严整,军事名称,未可轻用”,直接叫停了“老子军”。 就这样,“老子军”筹建计划流产了,终是成为憾事。正是因此,“老子军”才变得鲜为人知,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不过两位老人的爱国情怀,并不会随“老子军”的流产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