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人望翠云屏”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山前人望翠云屏”全诗《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宋代 辛弃疾山上风吹笙鹤声,山前人望翠云屏。蓬莱枉觅瑶池路,不道人间有幔亭。作者简介(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
东园八咏 其七 翠云屏孙承恩〔明代〕小结作屏帏,翠色日葱茜。宛宛如云屯,亭亭当户见。 常凌风雨交,不逐朝暮变。深秋摇落时,犹可胜一面。完善 孙承恩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
“山高傍涌翠云屏”出自宋代袁说友的《和赵周锡制干峡中韵四首》。“山高傍涌翠云屏”全诗《和赵周锡制干峡中韵四首》宋代 袁说友西陵峭壁路初经,但见搀空两岸青。天近下连苍玉嶂,山高傍涌翠云屏。划开龙虎流三峡,敕下雷霆遣六丁。终日横风倚江转,恍疑身世在沧溟。《和赵周锡制干峡中...
乾隆帝赐——辽宁北镇庙“翠云屏”石 辽宁北镇庙,是祭祀北镇山医巫闾山的山神庙,规模宏大,历史上多位多位圣驾于此,特别是乾隆帝,对北镇庙情有独钟。北镇庙西北侧有一块巨石。乾隆帝钦定为闾山八景之一,并且赐名“翠云屏”。石下有一石孔,据说,从此洞爬过,终生不腰疼。此石历史上名声很大,所以文人墨客...
《东园八咏 其七 翠云屏》是孙承恩《东园八咏》系列中的佳作。全诗以翠云屏为中心,展开了对东园美景的细腻描绘。开篇“小结作屏帏,翠色日葱茜”,诗人以屏风为喻,形容山峦叠翠的景象,新颖而生动。接着,“宛宛如云屯,亭亭当户见”,进一步展现了翠云屏的宛若云朵聚集、高耸如同在门口的壮观景象。而“常凌风雨交,...
【风物传说】翠云屏..在北镇市城西五里的地方有座北镇庙。庙的西北角有一座石头山,这座石头山远看像座屏风,所以叫“翠云屏”,它是闾山八景之一。翠云屏的大石壁上刻着“补天石”三个大字。当年乾隆皇帝到闾山游玩时,曾经为翠云屏写过
“翠云屏嶂碧瑶池”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呈赵园令》。“翠云屏嶂碧瑶池”全诗 《呈赵园令》宋代 戴复古 翠云屏嶂碧瑶池,万象前陈属指挥。彷佛神仙居处好,寻常宾客到来稀。荷花香里浑无暑,棋子声中却有机。别院笙歌促君去,野夫自步月明归。作者简介(戴复古)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
1. 屏帏:指像屏风一样的竹林。 2. 葱茜:形容翠绿色鲜明的样子。 3.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鉴赏感悟:这首诗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翠云屏的美丽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翠绿的竹林中。诗人通过对竹林四季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命坚韧不拔的敬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翠云屏 清/ 乾隆 崔巍孤峰削玉华,山枢旁出古槎枒。 何人解事为镌泐,语凿空犹道女蜗。 乾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