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鼓录 羯鼓出外夷,以戎羯之鼓,故曰羯鼓。其音主太簇一均,龟兹部、高昌部、疏勒部、天竺部皆用之,次在都昙鼓、答腊鼓之下。(都昙似带鼓而小。答腊鼓者,卽揩鼓也。)鸡娄鼓之上。[皷-皮+桑]如漆桶,(山桑木为之。)下以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其声焦杀呜烈,尤宜促曲急破,作战杖连碎之声,又宜高楼...
羯鼓录以鼓乐为主,结合口述、动作和表演,通过演绎传统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来传承和弘扬民间文化。 二、羯鼓录的起源 羯鼓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鼓乐传统。在古代农耕社会,农民们常常利用鼓乐来庆祝丰收、祈求丰饶的祈福活动中,逐渐发展出羯鼓录这种形式。 三、羯鼓录的表演方式 1. 音乐演奏 羯鼓录的表演过程中,...
宋开府璟,虽耿介不羣,亦深好声乐,尤善羯鼓,(乐部行王询云,南山起云,北山起雨。卽开府所为也。)始承恩顾,与上论鼓事,曰:「不是靑州石末,卽是鲁山花甆。」捻小碧上掌,下须有朋(去声)肯之声,据此乃是汉震(一作侲。)第二鼓也。且[皷-皮+桑]用石末花甆,固...
唐代南卓编著的《羯鼓录》,记载了平顶山鲁山县出产花釉拍鼓。70年代,故宫博物院与河南省博物馆的文物工作人员根据《羯鼓录》中有关“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的记载,再次调查鲁山段店窑址,发现了黑釉斑点腰鼓残片,其特征与传世腰鼓完全一致。从而证实了故宫藏黑釉花瓷腰鼓确系河南省鲁山窑制品。唐代花瓷釉色...
《羯鼓录》一卷,唐南卓撰。《唐书·艺文志·乐类》载南卓《羯鼓录》一卷,然不云卓何许人。杂史类又载南卓《唐朝纲领图》一卷,注曰字昭嗣,大中时黔南观察使。计有功《唐诗纪事》亦称卓初为拾遗,以谏谪松滋令,大中时为黔南观察使,与《唐书》合,当即其人。惟书自称会昌元年为洛阳令。又称大中四年春阳罢...
是编分前后二条,前录叙述羯鼓源流、形状,开元天宝时羯鼓五事,广德时一事。成书于大中二年(848)。后录载崔铉说宋璟知音事,并载诸宫曲名、佛曲、食曲等调名,共一百二十八曲名。全篇约三千字。成书于大中四年。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版本较多,主要有《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说郛》(...
(其余徵、 羽调曲上皆与胡部同T故不载一)上洞晓音律1由之天 纵 1 凡是丝管下必造其妙I若制作诸曲0随意即成1 1 羯鼓录 不立章度一取适短长 1 应指散声P皆中点拍人至于清 浊变转 6律吕呼召8君臣事物 i迭相制使了虽古之夔 旷4不能过也上尤爱羯鼓、玉笛人 (玉笛之说见《遗事》 二)常云:”...
唐代南卓编撰的一部关于西域传入乐器羯鼓的专门性著作。 著者 南卓 成书时间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至大中四年(850) 所属专题 中国传统器乐 羯鼓,又名两杖鼓,南北朝时经西域传入中原,盛行于唐。南卓,字昭嗣,唐文宗至唐宣宗时曾在朝为官,善羯鼓。据南卓在《羯鼓录》中的自述,该书的撰写源于他在武宗朝任洛阳...
是编分前后二条,前录叙述羯鼓源流、形状,开元天宝时羯鼓五事,广德时一事。成书于大中二年(848)。后录载崔铉说宋璟知音事,并载诸宫曲名、佛曲、食曲等调名,共一百二十八曲名。全篇约三千字。成书于大中四年。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版本较多,主要有《续百川学海》、《宝颜堂秘笈》、《说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