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群体身份理论的解释, 群体认同可能是影响个体对消极群体评价反应的重要因素, 群体认同高的成员在面对消极群体评价时会感受到更高的身份威胁, 其群际敏感效应可能比群体认同低的成员更加明显; 而根据社会规范理论的观点, 无论其群体认同水平高低, 因为来自外群体的消极评价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 都可能会导致群际敏感...
因此,对于高合争者的群际社会比较效应进行探究,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合争者在社交竞争中的行为和心理提供重要的信息。 研究问题与目的: 1.在高合争者的社群中,是否存在群际社会比较效应? 2.高合争者的个人条件与地位是否会影响群际社会比较效应? 3.群际社会比较效应是否会影响高合争者的心理和行为? 通过回答上述...
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介评
从情绪−行为反应的连续性视角探索群际敏感效应的行为表现及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相比内群体的消极群体 评价, 外群体的消极群体评价更能引起消极情绪反应; (2)群体认同对群际敏感效应起调节作用, 高群体认同者对 来自外群体消极评价的情绪反应更加负面, 而低群体认同者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3)高群体认同者在经历...
结果无论是积极共情还是消极共情,群体归属主效应显著,被试对内群体成员的共情评分显著高于对外群体成员;群体归属与眼睛注视图片呈现情况的交互作用显著,无眼睛注视图片组被试对内群体的共情评分显著高于外群体,有眼睛注视图片组被试对内、外群体的共情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眼睛效应可以促使个体对外群体的共情增加,减少群际...
《群际认知的刻板印象:面孔补偿效应》是202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内群成员与外群成员如何看待彼此?这是群际认知中刻板印象研究领域一直关注的议题。不同群体间是否如社会认知内容模型框架下,依照热情与能力“此高彼低”的方式看待双方?这尚待考证。本书以面孔为媒介,通过反向相关图像分类技术...
摘要:理解群际接触次级转移效应(secondarytransfereffect,sIE)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构建良好的群际关系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STE的心理机制主要是群际接触能够导致群际移情能力的提高、降低群际焦虑、增加了社会身份复杂性程度和多元文化主义信念,而社会支配倾向、群体相似性和群体地位影响着STE的程度。未来的...
摘要:理解群际接触次级转移效应(secondarytransfereffect,sIE)产生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对于构建良好的群际关系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STE的心理机制主要是群际接触能够导致群际移情能力的提高、降低群际焦虑、增加了社会身份复杂性程度和多元文化主义信念,而社会支配倾向、群体相似性和群体地位影响着STE的程度。未来的研究应从...
,而刻板印象的内容则是由这两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整合而成.通常,热情与能力同时高或同时低的群体单纯刻板印象只占少数,而大部分群体刻板印象都会归类为或者高能力低热情群体,或者低能力高热情群体.在群际过程中,一个群体在社会认知两个维度中的一个维度具相对优势而另一维度处于相对弱势的现象,即群际认知的补偿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