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他始终心系百姓、情系人民。他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理论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群众观是我们党一直强调的重要理念。简单来说,群众观就是党派团体(特别是执政党)对群众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待群众的立场、观点和正确处理与群众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 群众观的核心内容: 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
同理,群众观,就是对人民群众总的看法。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还说:“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到晚年,他又念叨这句话,并特意加了一句“包括...
群众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正是基于这种唯物史观的认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设立之初,就体现着为民着想、为民考虑...
群众观,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些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包含的马克思主义的以下基本观点:一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人民群众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
一、群众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把群众当工具,缺乏真正的关心。现在有些人说“群众是我们工作中的基石”,结果一到实际工作中,群众成了工具,大家都忙着“引导”,忙着“帮助”,但其实这些所谓的帮助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有把群众的感受放在心上。你看,那些典型的“一刀切”,硬是把所有人都套进了一个模子...
习近平群众观是一个有机体系,是对群众主体地位、力量蕴蓄、利益表达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阐释。习近平群众观的基本立场是:中国社会的历史由人民群众来书写,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运由人民来掌握,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的各个方面。习近平群众观是在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群...
1.习近平群众观的形成源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 从习近平的系列报道和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对经典著作的学习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据习近平工作劳动过的梁家河村村民回忆,习近平当年上山下乡时阅读的书就有《毛泽东选集》和《资本论》。少年时期学习经典著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强调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彰显了人民是创造历史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