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鼓舞在羌语中称为“莫恩纳莎”、“莫尔达沙”或“布滋拉”,是“释比”在法事活动中跳的一种祭祀舞蹈,又称“跳经”,是羌族祭祀活动中主要的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羌族文化特色。羊皮鼓舞后来演变为民间舞蹈,民间在表演羊皮鼓舞时,形式更为自由,舞蹈语言也更为丰富。它生动地反映了古羌民族的生活状况、宗教...
5月29日,在汶川县灞州镇联合村,小耶格和长辈们在村里的碉楼下跳羊皮鼓舞。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5月29日,在汶川县灞州镇联合村,小耶格练习羊皮鼓舞。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5月29日,在汶川县灞州镇联合村,小耶格跳羊皮鼓舞。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5月29日,在汶川县灞州镇联合村,小耶格和舅爷赵俊成为练...
《羊皮鼓舞》 表演:茂县羌族歌舞团2011-05-13 11:12:17 《幸福家园》2011-05-13 11:09:52 《党把春雨洒满羌山》 演唱:陈英2011-05-13 11:09:51 羌族多声部民歌:《尕啦》2011-05-12 10:07:45 羌族酒歌:《甲莎》2011-05-12 10:07:35 羌族民歌:《吉吉贝贝》2011-05-12 10:07:29 羌族民歌:《阿...
武山旋鼓舞又称“羊皮鼓舞”或“扇鼓舞”,已有4000多年历史,是古羌族人在此长期农牧生活中遗留下来的舞蹈。 扇鼓又称鼙鼓,其形似扇非扇,如芭蕉叶面,周以铁圈铸成,单面蒙着去毛的羊皮,鼓面直径一般为30厘米,槌柄缀着9枚看似古币的铁环...
彝族羊皮鼓舞 彝族羊皮鼓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保护 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羊皮鼓舞的演员大都穿当地山民常穿的大襟长布衫,外套坎肩,系腰带,扎头帕,穿麻鞋,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特别是由童连生、马云秀两位老艺人合演的羊皮鼓,多次参加省、地、县的各级民间艺术调演并获奖,使其活跃在民间。位于四川省汶川县马蹬村的“何家祖坟”是当地羌族何姓大家族的墓地。根据资料记载,羌族古代...
羊皮鼓舞由俚颇彝族祭祀仪式演变而来,起源于先祖劳动生产生活习俗、祭祀活动等基本形态,是地道的原生态歌舞。 羊皮鼓舞无固定乐曲和歌唱伴奏,全凭羊皮鼓和铜铃的鼓点节奏,舞步主要有4步、5步和8步三种,合乐、直歌、翻歌、拍手、甩脚、拍羊鼓,构成的三步一踮、六步翻花、半...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舞蹈世界]羌族传统民间舞蹈《羊皮鼓舞》 表演: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中国古羌城 选集 更多 《舞蹈世界》 20241229 帕米尔之恋 《舞蹈世界》 20241226 萋萋长亭 《舞蹈世界》 20241224 荷花舞 《舞蹈世界》 20241225 原风 ...
羊皮鼓是用羊皮绷制而成的单面皮鼓,声响浑厚,无固定音高。其来源在羌族史诗《羌戈大战》中有详细记载,与经书的传承紧密相关。释比在表演时身着盛装,头戴金丝猴帽,身着麻布长衫,脚系裹脚布,足蹬云云鞋,手持盘铃和神杖。羊皮鼓舞的动作如起鼓、架步、蹲跳步等,展示了羌族人民的韵律感和对神灵的敬仰。羔...